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斯曼
- 外文名:Joris-Karl Huysmans
- 國籍:法國
- 出生日期:1843
- 逝世日期:1907
- 職業:小說家
- 代表作品:《逆天》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若里—卡爾·於斯曼1848年出生於巴黎,原籍荷蘭。於斯曼從小在寄宿學校學習,8歲時父親逝世。母親隨後改嫁給一個商人。1866年,於斯曼獲得了學士學位。同年,他開始在內政部工作,開始其長這三十年的公務員生涯。1874年他自費以筆名若里一卡爾·於斯曼出版了散文詩集《蜜餞糖果盒》,從此開始在文壇引起人們的關注。1876年他寫成第一部小說《瑪爾泰,一個女孩的故事》。次年他發表了一篇名為《左拉與小酒館》的文章,他在文中向左拉致敬,認為左拉是同時代作家的典範。他也開始加入自然主義流派。1879年,他叉出版了第二部小說《瓦塔姐妹》。J880年他和左拉等共6位作家編撰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梅塘夜譚》。1881年,受神經衰弱困擾的於斯曼去巴黎市郊的豐特內一玫瑰療養。1884年,他出版了《逆流》。於斯曼在創作上也完全脫離了自然主義主張的美學觀點。他筆下的主人公都是些頹廢麻木的人物。他對普通的現實感到厭惡,只欣賞波德萊爾、魏爾倫、馬粒美等詩人的創作風格。這在他1891年出版的小說《在那邊》中也有反映。《在那邊》最初是以連載形式刊登在《巴黎回聲報》上。於斯曼隨後又著迷於基督教藝術所表現出的美,他開始信仰宗教並寫就了《在路上》。他晚年的作品《大教堂》(1898)、《修士》(1903)、《魯爾德民眾》(1905)都是他對宗教狂熱信仰的體現。於斯曼還與埃德蒙·龔古爾一起擔任龔古爾文學獎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1907年。於斯曼於巴黎逝世,被葬在蒙巴拿斯墓地。
主要作品
在被稱為自然主義宣言的以左拉為首所編的《梅塘晚會》(1880)六人集裡,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背上背包》,寫他在普法戰爭中短期的行伍生活。自然主義時期中的作品有《瑪特,一個妓女的故事》(1878)、《華達爾姊妹》(1879)、《巴黎速寫》(1880)、《同居生活》(1881)、《浮沉》(1882)等。這些作品內容頗多涉及飲食男女,對官能感受的追求,具有濃重的悲觀主義色彩,在骯髒猥褻的情節中有時表露出極其突出的“黑色幽默”。在藝術上觀察精細,形象逼真,墨重色濃,具有佛蘭德畫派的特色。1884年出版的《逆天》是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在現代文學史中有一定的地位。主人公德艾散特斷定文明的本質就在於永遠遠離自然和現實生活,他嗜讀波德萊爾、魏爾蘭、馬拉梅等象徵主義先驅的作品,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完全人為的神秘的精神世界。從此,於斯曼的創作轉入後一階段。1891年出版的《在那兒》,主角杜達爾發覺自然主義走進了一個堵死了的隧道,他認為他個人只有轉向神秘才有出路。1895年發表的《上路》是作者皈依天主教的開始,隨後發表的《大教堂》(1898)和《獻身修道院的俗人》(1903),表達了他對天主教的神秘和象徵的憧憬以及他在修道院的生活。
他早期參與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活動,以一篇小說《背包在肩》而成為“梅塘集團”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該集團成員除了左拉、於斯曼,還有莫泊桑、阿萊克西等人。後來,於斯曼因為小說美學、詩學傾向、宗教觀念上的觀點與左拉相牴牾,逐漸離開了自然主義流派。
在於斯曼的前期小說作品中,《瑪特,一個妓女的故事》以寫實的筆法描述了當時法國合法妓院中的情景;《瓦達爾姐妹》則講述了在巴黎一家書籍裝幀廠工作的兩姐妹的故事。《同居》講述了小說家安德烈婚後發現妻子貝妲不貞,便離開她而先後與一個叫布蘭雪的高級妓女和一個叫雅娜的女工同居。《順流》講述了一個受蹂躪的巴黎小書記員讓·弗朗丁始終在尋找精神的幸福和物質的舒適,卻屢屢遭受挫折。以上作品,都因其高度寫實的風格、直描社會的主題,而成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於斯曼的寫作後期,即以《逆流》一書為標誌而告別自然主義流派之後,他的主題和風格大大地改變了。《那邊》講一個平庸的巴黎作家杜塔爾對法國歷史上被定為罪人的吉爾·德·雷斯展開調查研究,這些研究引起了尚特露弗夫人的極度興趣,後者不久就投入了杜塔爾的懷抱,兩人從此進入了撒旦的世界。這部作品通過主人公之口,宣告自然主義已走進死胡同,而只有神秘主義才有出路。在於斯曼皈依宗教期間發表的三部小說《路上》《大教堂》《居士》中,作者講述了自己的宗教生活體驗,這些作品明顯影響了後來一些法國作家的宗教信仰,如布爾熱、貝磯、克洛代爾甚至莫里亞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