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多葉性狀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學研究

苜蓿多葉性狀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學研究

《苜蓿多葉性狀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學研究》是依託揚州大學,由魏臻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苜蓿多葉性狀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魏臻武
  • 依託單位:揚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已有苜蓿種質資源評價的工作基礎上,以不同特性的多葉苜蓿種質為材料,解析苜蓿產草量構成因素,評價多葉苜蓿的適應性和產草量。研究多葉苜蓿產草量相關基因間互作、基因與環境互作效應。利用花葯培養構建多葉苜蓿加倍單倍體(DH)群體,以苜蓿多葉性狀作為形態標記構建遺傳分離群體,篩選SSR等分子標記構建苜蓿遺傳圖譜。利用苜蓿多葉性狀建立苜蓿基因組研究技術平台,為開展苜蓿基因組學研究奠定基礎。進行苜蓿多葉性狀和產草量相關性狀的QTL分析,研究不同倍性水平下苜蓿多葉性狀及其產草量性狀的變化規律和遺傳表現。套用比較基因組學技術手段,開展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和苜蓿多葉性狀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行多葉苜蓿遺傳改良。開展苜蓿基因組學研究勢在必行,對於發掘苜蓿優異基因資源,加快苜蓿遺傳改良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篩選和鑑定不同類型多葉性狀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利用集團混合選擇法獲得多葉品系1個,連續多年進行苜蓿在亞熱帶地區的適應性評價和施肥試驗,分析產草量構成因素。分析多葉苜蓿頂端分生組織的發育,探索苜蓿多葉性狀的葉發源。建立多葉苜蓿自交系1個,研究多葉性狀的分離情況並利用SSR鑑定其遺傳多樣性;篩選一套適合多葉苜蓿花葯培養和花葯愈傷培養的體系,並用流式細胞術對花培單株進行倍性鑑定,獲得單倍體植株;以多葉苜蓿和淮陰苜蓿獲得F1群體1個,利用株系和自然群體研究群體結構及遺傳關係。開展淮陰苜蓿耐熱性蛋白組學的研究。利用國際蒺藜苜蓿基因組計畫 EST 資料庫數據,進行EST 序列比對,獲得 EST-SSR標記,在蒺藜苜蓿遺傳圖譜中定位。構建了一張包含129個標記位點的蒺藜苜蓿遺傳圖譜。該圖譜包含16 個連鎖群,覆蓋蒺藜苜蓿整個基因組長度為914cM,標記間平均距離為7.1cM,並對蒺藜苜蓿伸展長度、分枝數、葉長和葉寬四個性狀進行QTL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