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苕霅的溪水上
- 作者:徐遲
- 作品出處:《二十歲人》
- 文學體裁:新詩
- 創作時間:1936年10月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苕霅的溪水上
苕霅的溪水上,
荻蘆的塘岸,
故鄉的竹籬,
短牆上繁茂著牽牛花——
聖杯與承露的瓶啊。//
江南的帆檣
航行著的運河線上,
雖然是暗黑,空虛的大,
然而可愛的是
從祖父傳下來的屋宇。//
七十二峰的太湖的風,
風吹著,
水田,桑林,祠廟與屋宇,
在故鄉的住處,
感情與詩奇怪地融合了。//
東柵,吊橋灣,洗粉兜,
有那樣昳麗的名字的地方,
水車與芙蓉鳥唱著俚俗的歌謠呢。
興啊福啊的小橋與小巷,
平和的象徵,靜穆的長廊,
我的戀的指南針是向著這裡的。//
小姐們衣著輯里村的盛譽的絲,
幸福的地圖上,戀的生地與歸宿,
何況是晴和的春秋佳日?//
我驕傲苕霅的溪水上的故鄉,
這是我的生地,我的慈母的生地,
而且現在又是,在那肥腴的土地上,
栽下著我的戀了。
作品鑑賞
這首詩的感人之處,首先在於詩人善於捕捉富有特徵的畫面,並且巧妙地在畫面中注入自己濃厚的鄉情與獨特的感受,構成了一種移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意境。詩中有生著蘆荻的塘岸,有爬滿牽牛花的短牆,有唱著俚俗歌謠的水車與芙蓉鳥,有連名字也被賦予吉祥之意的小橋與小巷,……詩人將這一切都寫得有聲有色,洋溢著濃郁的水鄉氣息,如同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描繪江南水鄉的淡墨畫。
不僅如此,詩人在向我們描繪這些圖畫的同時,還情不自禁地向我們進行一些抒情性的指點:“在故鄉的住處,感情與詩奇怪地融合了”、“我的戀的指南針是向著這裡的。,這些微妙的感受,生動的詩句,無不啟示人們:故鄉極易喚起人們美好的情緒與詩的靈感;故鄉對每一個漂泊的靈魂,都具有永恆而又強大的吸引力。到詩的最後一節,詩人寫到在故鄉這塊“肥腴的土地上”“栽下著我的戀了”。這個結句生動形象,耐人咀嚼與回味,是全詩最富有光彩的“詩眼”。從詩歌的選詞鍊句角度看,這句詩也是頗值得玩味的。詩人在“我的戀”之前加上“栽下”二字,就非常巧妙地化虛為實,變無形為有形,將一種抽象的情感活動轉化為可視可感的動作與行為,詩人對故鄉的戀情,仿佛像一棵剛剛栽下的常青樹,將會隨著歲月的增長,長得更加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這就傳神地暗示出了鄉戀的永恆性。
這首詩的感人之處,還在於它所抒發的感情,表現了人類眷戀故鄉這樣一種普遍的情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中國詩人常常是把故鄉當作一方沒有污染的安寧的“樂土”,當作流浪的靈魂所渴望歸依的避難所。故鄉實際上遠非那么美好,那么如意,詩人在描寫它時也要給故鄉的一切都染上一層迷人的色彩。從這一點來考察,中國詩人對故鄉的熱情謳歌,常常也寄寓著人們對理想家園的美麗憧憬,徐遲的這首詩也不例外。 (姚國建)
這是一支獻給故鄉的赤誠的戀歌,是發自一顆熾熱詩心的多情音響。詩人將濃郁的詩情與迷人的風景融為一體,構成了田園牧歌般的意境。讀之,如行山陰道上,美不勝收。
首先牽動詩人情懷的,是故鄉的山光水色。荻蘆、竹籬、短牆上長著牽牛花、運河裡江南的帆檣、水田、桑林、祠廟和屋宇……在苕的溪水映帶下,多么寧靜安謐,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江南曲!
同樣印刻在詩人記憶中的,是故鄉迷人的風習。“東柵,吊橋灣,洗粉兜”,“興啊福啊的小橋與小巷”,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詩人昔日的身影和夢幻,每一個名稱後面似乎都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故鄉特有的人文景觀,撩撥著遊子的詩心,也使讀者觀賞到了美妙的風景。不僅如此,詩人在描繪這些圖畫的同時,還向我們進行一些抒情性的指點:在故鄉的住處,感情與詩奇怪地融合了”、“我的戀的指南針是向著這裡的”,這些微妙的感受,生動的詩句,無不啟示人們:故鄉極易喚起人們美好的情緒與詩的靈感;故鄉對每一個漂泊的靈魂,都具有永恆而又強大的吸引力。到詩的最後一節,詩人寫到在故鄉這塊“肥腴的土地上”“栽下著我的戀了”。這個結句生動形象,耐人咀嚼與回味,是全詩最富有光彩的“詩眼”。從詩歌的選詞鍊句角度看,這句詩也是頗值得玩味的。詩人在“我的戀”之前加上“栽下”二字,就非常巧妙地化虛為實,變無形為有形,將一種抽象的情感活動轉化為可視可感的動作與行為,詩人對故鄉的戀情,仿佛觸手可及。詩人那支多姿多采的筆,似乎直欲寫盡故鄉留在記憶中一切美好的東西。然而,筆墨所及,均為苕雪的溪水所洇潤映現著古老的江南小鎮特有的印記。故鄉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觀不但使詩人迷戀,也令讀者陶醉。詩人構思之巧、體悟之精,由此可見一斑。
《苕窨的溪水上》有股神奇的魔力,令人愛不釋手。究其原因乃在於抒情策略的優卓選擇。
詩人沒有赤裸地表達自己的情思,而以意象的散點透視完成了詩思運行。竹籬短牆上繁茂的牽牛花、溪水旁古舊的屋宇、水車與芙蓉鳥唱著的俚俗歌謠、通俗而吉祥名號的小橋小巷、遠處微風吹拂的水田桑林…最日常化的鄉村物象、生活細節的選擇與描述,最平凡化的藝術手段,恢復了真實的江南故鄉形象,並寄寓著最深厚最誠摯的歡喜愛戀之情。視點的頻繁閃跳流動,突出描寫對象生機蔥鬱的同時,又顯示著詩人心裡的興奮激動;明麗意象的設定,也共織起歡快喜愛的情思空間。這些藝術手段已足以使一切景語皆成情語;但詩人好像生怕讀者忽視其熱愛之情,又不時出麵點化,說明“可愛的”“我的戀”如何如何,這更強化了情移入景的程度。意象展示為主抒情指點為輔的表達方式,使詩半隱半露,既含蓄又明朗,分寸上恰到好處,並且為繆斯罩上了一層淡朴溫馨的人間氛圍。
作者簡介
徐遲(1914-1996),原名徐商壽。浙江湖洲人。1934年蘇州東吳大學肄業。早年曾任中學教師,並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建國後歷任國際新聞局英文版《人民中國》文教組長兼秘書、《詩刊》副主編、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作協湖北分會副主席等職。20世紀30年代開始創作,並從事文學翻譯工作。著有詩集《二十歲人》《戰爭·和平·進步》《美麗·神奇·豐富》《共和國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