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病因
該舌顏色淡紅,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黃色。可表述為:舌淡紅,苔薄,部分淡黃,邊有瘀塊。
該舌象表示病人氣陰兩虛,兼帶熱象(濕熱為主虛熱為輔),血瘀。
臨床上該病人繼發性晚期肝癌,原發灶無從查找,西醫認為無治勸出院,出院後在本地服用了三個中醫的藥物,均感腹脹胃空有說不出的難受感,2個半月後複查腫瘤繼續發展,且出現了腹水,疼痛,說明病情正在繼續惡化。從舌象看病情也比較複雜。
該舌顏色絳紅,表面無舌苔。可表述為:舌絳紅,無苔。
該舌象表示病人陰虛,比“舌象4”者虛火更盛。
臨床上該病人原發性晚期肝癌,腫瘤17.9cm大,現中西醫結合治療。
該舌顏色淡紅,表面舌苔白膩。可表述為:舌淡,苔白膩。
該舌象表示病人氣虛有痰濕。
裂紋舌
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
(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
(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
(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乾潤來辨,若因乾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黏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胖大舌
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病因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八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現象
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齒痕舌
病因
主病及相關研究:
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分類
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丙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臥,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鋪於舌面,顆粒均勻。乾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黏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若伴有惡寒發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白苔
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主病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宣肺益氣湯.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狀可參考用藥。常用的中成藥有:清熱養陰類——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
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厚白膩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乾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乾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場。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乾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
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也可按證試用部分中成藥。常用的此類中成藥有:小青龍合劑、蘇子降氣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風口服液、洋參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脈散口服液、冠心生脈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養心丸等
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
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乾,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紫雪散、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等。
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
黃膩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病: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
另外,辨黃膩苔;尚應注意結合舌質合參。
——若淡紅舌,黃苔滿布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里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症,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里。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熱之邪結於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若舌色深紅髮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病;熱痰互結.中焦濕熱;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中寒霍亂;陰盛於內,逼熱上浮;素體內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布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央食,可因痰濕內郁,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郁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於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黃燥苔
舌象為苔色黃乾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燥苔:成因有數種:
(1)苔薄黃而乾,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2)苔黃而乾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3)舌苔乾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傳.結聚臟腑。
(5)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乾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邪熱傳里,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
因黃燥苔多合併有複雜的主病,所以用藥也要根據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藥中成藥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於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里實熱症有之,表里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外感病舌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熱表證或風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代研究:
(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
(2)黃苔與炎症感染有關;
(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症及發熱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關係最大,由乾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由於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薄黃苔
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黃。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黃苔: 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薄黃苔多由白苔轉來,示病變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黃苔浮薄色談者,其熱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若薄黃而潤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熱不甚(不嚴重),津液未傷;治當清熱透表(把病邪從表淺的衛分通過發汗驅逐出去);
——若薄黃而乾苔,則當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入)陽明(胃)之里,或溫熱之邪欲入(要進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胃中有熱但並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津液;
——若薄白而帶淺黃苔,為風熱在表或風寒化熱,當辛涼解表。
上述薄黃苔有伴有:
(1)發熱頭痛、咽乾乏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清熱透表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2)發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甘寒輕劑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蓮清熱沖劑、銀翹解毒沖劑等。
(3)上述症狀較重者除可適用上述藥外,還可試用清肺抑火丸、竹瀝化痰丸等藥。
灰苔
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關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並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傷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宜理中湯主之。如雜症而現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可見灰苔濕潤,多為痰飲內停,寒濕內阻;若苔灰而乾,多屬熱熾傷津,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於內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鬱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總之灰苔主病: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