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質
外觀與性狀:淡琥珀色液體。
飽和蒸氣壓(kPa):1.60/90℃
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於乙醇、
乙醚。溶於
丙酮和
苯。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34.70;
2、摩爾體積(m3/mol):109.4;
3、表面張力(dyne/cm):38.8。
化學性質
遇明火、高熱易燃。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在空氣中產生煙霧,25℃時K=2.4×10-5,呈鹼性反應。可吸收CO2,與鹵代烴反應生成N-取代苄胺,與醯氯、
酸酐或酯反應生成N-苄基醯胺,與醛酮作用生成N-苄基亞胺。
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小鼠腹膜腔LD50:600mg/kg;哺乳動物經口LD50:700mg/kg;
2、口服有毒。具有腐蝕性,能引起燒傷。
生態學數據:
該物質對水有稍微的危害。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1;
2、氫鍵供體數量:1;
3、氫鍵受體數量:1;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
5、互變異構體數量: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26;
7、重原子數量:8;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55.4;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套用領域
苄胺是製備殺蟲劑吡蟲啉、
啶蟲脒的中間體,苄胺也是醫藥磺胺米隆的中間體。用於微結晶分析中測定鉬酸鹽,釩酸鹽、鎢酸鹽、鈦、
鈷、鈰、鑭、鐠和釹的沉澱劑。用作染料、醫藥及聚合物的中間體。
製備方法
其製備方法是將乙醇、
烏洛托品、氯苄加入反應釜,加熱到30~35℃,反應4h,加入鹽酸,升溫至45~50℃,反應2h,冷卻,過濾,濾液升溫脫乙醇,改為減壓蒸餾,蒸至將乾,加鹼液,游離出苄胺,常壓蒸餾後減壓蒸餾得產品。
也可用氨解法將氯苄與
氫氧化銨、碳酸氫胺加入反應鍋,在30~35℃反應6h,靜置分出油層,反應液升溫趕氨氣,於100℃減壓蒸餾,然後加入游離鹼,分去鹼溶液,油層蒸餾得產品。
注意事項
健康危害
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對眼睛、黏膜、呼吸道及皮膚有強烈刺激作用。吸入後可能因喉、支氣管的炎症、痙攣、水腫,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而致死。中毒表現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燃爆危險
該品易燃,有毒,具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其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並用霧狀水保護消防人員。
滅火劑:水、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事項
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