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花葉病

芹菜花葉病

芹菜花葉病是由黃瓜花葉病毒、芹菜花葉病毒、馬鈴薯Y病毒等引起的、發生在芹菜的一種病害。該病為害芹菜全株,病葉開始表現為明脈和黃綠色相問的皰狀花斑,以後葉片畸形,並出現褐色枯死斑,葉柄縮短,植株矮小,或者葉片上出現黃色病斑,全株黃化。苗期受侵染時,菜心生長停頓、扭曲,全株矮小,甚至枯死

芹菜花葉病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能嚴重減低芹菜產量,甚至使之喪失商品價值。

芹菜花葉病的防治方法有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治蚜蟲、使用防蟲網、噴藥防治等。

基本介紹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芹菜花葉病毒(Celery mosaic virus,CeMV),病毒粒體為線狀,長度為760~780nm,鈍化溫度55~60℃,稀釋限點1:4000,體外存活期4~6天。接種在胡蘿蔔上,幼葉呈現褪綠,接種在莧色藜和昆諾阿藜的葉上引起褪綠或局部壞死斑。能侵染菊科、藜科、茄科植物。
黃瓜花葉病毒(CMV),病毒粒體為球狀正二十面體,直徑28~30μm,存在於細胞質及細胞核中。1963年用特殊的沉澱透析和分層離心等方法自菸草組織內得到CMV的Y株系純結晶品。CMV有很多不同株系,各株系在植株上表現的症狀、毒力、傳染能力及稀釋終點和致死溫度等都不同。菸草上典型的CMV株系致死溫度為65~70℃10分鐘;稀釋終點為10;體外存活期3~7天。
馬鈴薯Y病毒(PVY)粒體為線狀,長約730納米、寬約11納米。病毒的致死溫度為55~60℃,稀釋終點10~10,體外保毒期為1~2天。
蕪菁花葉病毒(TuMV)、芹菜環斑病毒(CeRSV)、番茄斑萎病毒(ToSMV)、苜蓿花葉病毒(AMV)也可以引起芹菜花葉病。

為害症狀

芹菜花葉病的為害症狀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病葉開始表現為明脈和黃綠色相問的皰狀花斑,以後葉片畸形,並出現褐色枯死斑,葉柄縮短,植株矮小;另一種是葉片上出現黃色病斑,全株黃化,也有兩種症狀類型混合發生的情況。苗期受侵染時,菜心生長停頓、扭曲,全株矮小,甚至枯死。芹菜受病毒侵染的時間愈早,損失愈大。有時也有簇生蕨葉症狀的植株。

侵染循環

引起芹菜花葉病的幾種病毒借昆蟲或汁液接觸在田間傳播。黃瓜花葉病毒附著在多年生宿根雜草卜越冬。黃瓜花葉病毒、芹菜花葉病毒、馬鈴薯Y病毒主要通過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還可通過田間農事操作從寄主傷口侵入進行傳播。蕪菁花葉病毒主要靠汁液傳播,也可由桃蚜及甘藍蚜作非持久性傳毒。

流行規律

芹菜花葉病在高溫、乾旱、缺肥、少水、植株生長不良和蚜蟲猖獗的情況下發病較重,尤其是苗期遇到上述條件發病更重。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溫度為20~35℃,相對濕度在80%以下。芹菜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10~15天,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易誘發病害流行。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芹菜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春季的5~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時正值有翅蚜遷飛高峰期。春、秋季溫度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栽培管理粗放、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及時治蚜
及時防治蚜蟲,防止蚜蟲傳播病毒。藥劑可選用10%千紅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10%蚜虱淨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等。
加強栽培管理
發病初期應及時拔除病株並在田外銷毀;清理田邊雜草,減少病毒來源;合理密植,土壤施足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使土層疏鬆肥沃,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農事操作中,接觸過病株的手和農具,套用肥皂水沖洗;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物理防治
保護地可使用防蟲網防止昆蟲傳毒,也可用銀灰色遮陽網育苗避蚜防病。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1~3次,具體視病情發展而定。藥劑可選用2%菌克毒克水劑200~250倍液,或20%康潤1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800倍液等,噴霧防治。另外,芹菜出現初始症狀時,連續噴灑磷酸二氫鉀等可減輕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