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Y病毒

馬鈴薯Y病毒

馬鈴薯Y病毒(PVY)寄主範圍較廣,可侵染多種茄科植物,在馬鈴薯上引起嚴重花葉或壞死斑點和條紋。病毒粒子線狀,大小為11nm × 680~900nm,鈍化溫度52~62 ℃,稀釋限點100~1000倍,體外存活期2~3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Y病毒,又稱菸草脈帶病、菸草脈斑病毒病
  • 外文名:Potato virus Y
  • 別名:菸草脈帶病,菸草脈斑病毒病
  • 簡稱:PVY
  • 傳播途徑:蚜蟲、汁液磨擦、嫁接等
  • 歸屬學科:生物學
  • 外文名簡稱:PVY
疾病信息,中文名稱,英文名稱,分類類型,分類,疾病介紹,病毒特徵,症狀,發病規律,防治,

疾病信息

馬鈴薯Y病毒病又稱菸草脈帶病、菸草脈斑病毒病。由於病毒株系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症狀。主要有脈帶花葉型、脈斑型和褪綠斑點型。脈帶型 在煙株上部葉片呈黃綠花葉斑駁,脈間色淺,葉脈兩側深綠,形成明顯的脈帶,嚴重時出現卷葉或灼斑,葉片成熟不正常,色澤不均,品質下降,煙株矮化。脈斑型 下部葉片發病,葉片黃褐,主側脈從葉基開始呈灰黑或紅褐色壞死,葉柄脆,摘下可見維管束變褐,莖稈上現紅褐或黑色壞死條紋。褪綠斑點型 初期與脈帶型相似,但上部葉片現褪綠斑點,後中下部葉產生褐色或白色小壞死斑,病斑不規則,嚴重時整葉斑點密集,形成穿孔或脫落。 馬鈴薯Y病毒病:煙株發病初期出現明脈,不久形成花葉型的斑駁,隨後小葉脈間顏色變淡,葉脈兩側的組織呈深綠色帶狀。受壞死株系侵染的病株, 葉脈呈褐色至黑色壞死。

中文名稱

馬鈴薯Y病毒

英文名稱

Potato virus Y

分類類型

分類

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
GeneBank編號
[AF237963]

疾病介紹

馬鈴薯病毒病分布廣泛,發生普遍。病害發生因地區、管理、氣候條件而異,通常造成輕度損失,少數地區或特殊年份發病較重,顯著影響馬鈴薯生產。此病的病原還可侵染多種作物。

病毒特徵

馬鈴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馬鈴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馬鈴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和馬鈴薯卷葉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感染都可引發馬鈴薯病毒病。
馬鈴薯X病毒(PVX)寄主範圍廣,侵染的植物主要是茄科。在馬鈴薯上引致輕花葉,有時產生斑駁或環斑。病毒粒子彎曲纖維狀,有螺旋結構,大小為480~580nm×11~13nm,鈍化溫度70C 10min,稀釋限點1000000倍,體外存活期127天,20C下侵染性能保持幾周,加甘油可保持1年以上。
馬鈴薯Y病毒(PVY)寄主範圍較廣,可侵染多種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由於病毒株系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症狀。主要有脈帶花葉型、脈斑型和褪綠斑點型。脈帶型 在煙株上部葉片呈黃綠花葉斑駁,脈間色淺,葉脈兩側深綠,形成明顯的脈帶,嚴重時出現卷葉或灼斑,葉片成熟不正常,色澤不均,品質下降,煙株矮化。
脈斑型 下部葉片發病,葉片黃褐,主側脈從葉基開始呈灰黑或紅褐色壞死,葉柄脆,摘下可見維管束變褐,莖稈上現紅褐或黑色壞死條紋。
褪綠斑點型 初期與脈帶型相似,但上部葉片現褪綠斑點,後中下部葉產生褐色或白色小壞死斑,病斑不規則,嚴重時整葉斑點密集,形成穿孔或脫落。病毒粒子線狀,大小為11nm × 680~900nm,鈍化溫度52~62 ℃,稀釋限點100~1000倍,體外存活期2~3天。
馬鈴薯S病毒(PVS)寄主範圍較窄,系統侵染只限於少數幾種茄科植物。在馬鈴薯上引起輕度皺縮花葉或不顯症。病毒粒子線形,長650nm,鈍化溫度55~60℃,稀釋限點1~10倍,體外存活期3~4。
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侵染茄科植物。在馬鈴薯上引起卷葉。病毒粒子球形,直徑25nm,鈍化溫度70℃,稀釋限點10000倍,體外存活期12~24小時。2℃低溫下存活4天。

症狀

馬鈴薯病毒病在田間常表現花葉、壞死和卷葉三種類型症狀。花葉型:葉片顏色不均,呈濃淡相間花葉或斑駁,嚴重時皺縮畸形、植株矮化,有時還表現明脈。壞死型:在葉、葉脈、葉柄和枝條、莖蔓上出現褐色壞死斑點,後期轉變成壞死條斑,嚴重時葉片枯死或萎蔫脫落。卷葉型:葉片沿主脈由邊緣向內翻卷,繼而葉片變硬、變脆,嚴重時葉片捲曲成筒狀。田間複合侵染時多引起馬鈴薯條斑壞死。

發病規律

病毒主要在帶毒薯塊內越冬,為播種後形成病害的主要初始毒源。在田間PVY、PVS、PLRV都可通過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毒。高溫乾旱,田間管理粗放,蚜蟲數量大,病害發生嚴重。25℃以上高溫降低寄主對病毒的抵抗力,有利於傳毒媒介蚜蟲的繁殖、遷飛和傳病,使病害迅速擴展蔓延,加重其受害程度。此外,品種抗性和栽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發病程度。

防治

(1)建立無毒種薯繁育基地,採用莖尖組織培養脫毒種薯,以確保無毒種薯種植。
(2)選用抗耐病優良品種,如中薯2號、3號,東農304、鄂薯1號等。
(3)加強栽培防病,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肥和鉀肥。精細整地,高壟或高埂栽培。生長期及時中耕除草和培土,適時澆水,嚴防大水漫灌。
(4)出苗前徹底防治蚜蟲。必要時在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NS-83增抗劑100倍液,或抗病毒劑1號水。
(5)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菌源。注意煙田與馬鈴薯、茄科蔬菜田的布局。最好中間種植向日葵、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阻止蚜蟲遷飛,減少傳毒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