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溪宗祠建築

芷溪宗祠建築

芷溪宗祠建築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始建於清代,現保存完好的古宗祠有74座,面積達35390平方米。

芷溪宗祠建築多為“祠居合一”的複合型結構,建築形式以“九廳十八井”為主,門樓的設計精美,內部裝飾考究,主要宗祠有:澄川公祠、集鱣堂、黃氏家廟、翠疇公祠、楊氏家廟、楊輝公祠等。芷溪宗祠建築為研究中國南方客家民居建築技術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典型的中國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研究、建築藝術價值和涉台價值。

2009年11月,芷溪宗祠建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16日,芷溪宗祠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芷溪宗祠建築
  • 地理位置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 占地面積:35390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8-0327-3-130
  • 所處時代:清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黃氏家廟,集鱣堂,澄川公祠,翠疇公祠,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芷溪居民重視宗祠建築,緣於客家人慎終追遠、敬祖睦宗的傳統美德。明清以來,芷溪先民先後建了74座古宗祠,芷溪宗祠建築主要有:澄川公祠、集鱣堂、黃氏家廟、翠疇公祠、楊氏家廟、楊輝公祠等。
黃氏家廟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落成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集鱣堂是由芷溪楊氏第十七世裔孫漁溪公創建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後由其子翥雲、潤田、騰風續建,歷時10餘年。
澄川公祠是芷溪黃氏開基祖庚福公列十四世澄川公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建造的。
翠疇公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竣工。
芷溪宗祠建築芷溪宗祠建築

建築格局

芷溪宗祠建築現保存完好的古宗祠有74座,面積達35390平方米,多為“祠居合一”的複合型結構。建築形式以“九廳十八井”為主,門樓的設計精美,內部裝飾考究,祠內四壁掛有書畫。主要宗祠有:澄川公祠、集鱣堂、黃氏家廟、翠疇公祠、楊氏家廟、楊輝公祠等。
芷溪宗祠建築芷溪宗祠建築

主要建築

黃氏家廟

黃氏家廟位於芷溪村茶山口寨上山麓,是芷溪黃氏裔孫為紀念開基始祖庚福公而建造的祖祠,又叫庚福公祠,因規模宏大,鄉人也稱大祠堂。坐東朝西,主建築為前後兩斤、中天井,占地面積3021.5平方米。黃氏家廟有內外二個門樓,外門樓為八字磚雕門樓,內門樓為四柱三開問的木牌樓。門樓磚雕墨額、‘茸棋層疊,廳堂雕樑畫棟、名人題匾,裝飾繁複。芷溪黃氏家廟是台胞黃際蛟的祖祠。
黃氏家廟黃氏家廟

集鱣堂

集鱣堂又名漁溪公屋,位於廟前鎮芷紅村坑橋東邊松樹壩路,堂坐東朝西,採用客家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的建築格局,建有兩個門樓、雨坪、月池、兩口水井、內外文武學堂、後花園和大小房屋101間,占地面積13000餘平方米。建築內部梁架用料碩大、簡飾得當,規模宏偉。集鱣堂大門朝南,有兩個門樓,外門樓為八字形石構,內門樓磚構,表面雕飾墨額。集鰭堂是台胞楊慎三的祖祠。
集鱣堂集鱣堂

澄川公祠

澄川公祠座落在芷溪村沙圳巷西北角。祠堂坐南朝北,有正廳、雨坪、圍牆等,建築面積大約400平方米。此祠沒有月池,但有一圳溪水從祠堂門前經過。澄川公祠廳內設計有上廳、下廳、天井、迴廊,有大屋間、廂房間,還有迴廊廳,與其他宗祠大致相同。但祠堂門口的石牌樓數閩西少有,而且保存完整,是該祠堂建築的一大特色。
澄川公祠石牌樓的頂上,是鑿成一個個碗口大小石眼的石條,兩端有叉角,狀如魚尾。用一塊塊石板作屋瓦,向前伸出。雨檐兩端雕有鰲魚形狀,咀向上。雨檐下第一層是用六塊雕有花鳥的石板鑲成;第二層是五塊雕刻山水的石板;第三層是排列八朵雕刻的牡丹花;第四層是五塊雕刻人物故事的石板;第五層中心刻“澄川公祠”四個大字,左邊為天官雕像,右邊是壽星雕像,天官、壽星面朝“澄川公祠"石匾,似恭喜恭賀狀;第六層中心是一個突出的石球,石球中有一個可以滾動的球膽,球的周邊有花紋,狀如繡球;左右雕刻的是獅子,面朝繡球,為獅子戲球狀。
澄川公祠石牌樓第三層以下,左右各有與各層中心相應的石雕,起襯托作用,下面有兩圓兩方的四根石柱支撐。中間兩柱的聯文:左聯“承芳垂燕翼”,右聯“繼序起龍紋”;左右兩柱的聯文,左邊是“秀接桃源開廟貌”右邊是“芳流芷水薦溪毛”(“溪毛”指水藻,《詩經》上說,只要誠心誠意,水藻一類清潔的東西也可用於祭祀,可見溪毛有誠心之意)。祠內“四點金”也是石柱,上廳石柱的左聯是“量著汪洋光牒譜",右聯是“行敦孝友仰家風"(“量著汪洋”是指黃憲的文章氣魄如千頃汪洋;“行敦孝友”是指黃香的孝友傳家)。整座石牌樓刻工精美,布局設計獨具匠心。
澄川公祠澄川公祠

翠疇公祠

翠疇公祠又稱明馨堂,位於芷溪村,為芷溪黃姓第三房十七世裔孫翠疇公祠堂,祠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類似客家“圍屋",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整座祠堂共有天井七口,方塘兩口,月池一口,寓意“七星拱月”、“二泉映月”。該祠裝飾華麗、工藝精緻,在整個閩西客家地區民居建築中較為罕見。芷溪翠疇公祠是台胞黃永滋的祖祠。
翠疇公祠翠疇公祠

文物遺存

字畫
芷溪宗祠建築有不少名人字畫。有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書法作品;有清代詩人、書法家何紹基的門樓題刻書法;有清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的《壽序》;還清代福建才子邱振芳題寫的垂聯等。集鱣堂門樓上的“南離輝映”四字為何紹基所寫,其特點是每字都有意省略一筆。
芷溪宗祠建築牌匾芷溪宗祠建築牌匾
牌匾
芷溪宗祠建築牌匾文化較為突出。一是歷史年代較遠,最老的邱姓孝子祠的“純孝”匾,為明朝萬曆年間所賜;二是牌匾數量較多,歷史上被譽 為“千匾之村”,現仍存古匾數百塊;三是內涵層次較高,楊顯桂的“洲司馬”匾,楊輝公祠的功德匾,楊煥藜的“孝廉方正” 匾,楊氏兄弟的“登科”匾,楊建的“經魁”匾,製作精美,都有較深刻的歷史內涵,全為當時朝廷所賜。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黃際蛟(1906年~1988年),1949年前曾任國民政府連城縣參議長、福清縣縣長。1949年去台灣,在台灣政界有一定影響,台灣和大陸皆有其後裔。
黃永滋(1906年~1993年),曾先後任國民黨上杭縣黨部書記、建寧縣縣長,晚年在台灣曾發表《憶我的家鄉》一文。其子曾在20世紀90年代中葉回芷溪祭祖。
楊慎三在台灣和芷溪皆有後裔,晚年回芷溪定居。曾在集鱣堂多次祭祖,設立獎學金,鼓勵本族學子發奮學習。20世紀90年代在芷溪病逝,其在台灣的兒子時有回芷溪祭祖。

文物價值

芷溪宗祠建築大多採用客家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的建築格局,為研究中國南方客家民居建築技術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典型的中國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閩西地方特色,是人類居居建築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研究、建築藝術價值和涉台價值,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藝術和人文歷史的鮮活載體。

文物保護

2009年11月,芷溪宗祠建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16日,芷溪宗祠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芷溪宗祠建築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芷溪宗祠建築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芷溪宗祠建築:從連城縣城區出發,路程大約54千米,約需4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