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龜(學名:Mauremys sinensis)是龜科、擬水龜屬動物。頭部較小,吻呈錐狀,突出於喙端。喙端呈細鋸齒狀,體較平,具三棱,脊棱明顯。頸盾1枚,呈梯形或長方形。椎盾5枚,肋盾4對,喙盾12對,兩側微向上翹,各盾片均有同心紋。腹甲平,前緣平直,後緣凹入,甲橋明顯,四肢扁圓,前緣有橫列的大鱗。指、趾滿蹼,前肢5爪,後肢4爪,尾長,尖細,頭、背及四肢背包栗色,頭側及腹面色淡,有鮮明的黃色細縱紋從吻端經眼及頭背、側、腹向身體延伸,四肢及尾亦布黃色細縱紋。腹部具淡棕黃紋,有栗色斑。
花龜屬水棲龜類,嗜水性強,有上岸曬背的習性,氣溫25℃以上、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時,花龜喜爬上露台或岸邊曬背。花龜一般在傍晚至翌日早晨吃食,動物性飼料(小魚、蝦、螺、蚯蚓等)和植物性飼料(玉米、地瓜、南瓜和各種水草、蔬菜等)均能採食。分布於中國和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繁殖習性,人工繁殖,養殖技術,稚龜飼養,池塘養殖,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體較大,背甲長118-246毫米,寬104-178毫米,高56-110毫米。
體較扁。背甲具3棱,脊棱明顯,略斷續。側棱由每枚肋板的一個突起相間連線而成。頸盾梯形或長方形。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均大於長。肋盾4對,呈不規則四邊形。緣盾12對,兩側的緣盾微向上翻。各盾片均有同心紋及中心疣輪。緣盾的中心疣輪位於外側後緣。肋盾的位於背上方。椎盾的位於後緣中線。
腹甲平,前緣平直,後緣凹入。各腹盾縫的長度依次為:腹盾縫>胸盾縫>股盾縫>喉盾縫>肛盾縫>肱盾縫。腋盾及胯盾大。無下緣盾。各盾縫不平直。甲橋明顯。四肢有橫列的大鱗。指、趾間滿蹼,前肢5爪。後肢4爪。尾長,末端漸趨尖細。
生活時頭及四肢背面栗色,頭的側面及腹面色較淡。有鮮明的黃色細線紋從吻端經眼、頭側並沿頭的背、腹向頸部延伸,總計約40條,在咽部還形成黃色的圓形花紋。腹部淡棕黃色,每塊盾片的中部有一栗色大斑。四肢及尾亦飾有黃色細縱紋。
生活習性
花龜屬水棲龜類,嗜水性強,有上岸曬背的習性,氣溫25℃以上、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時,花龜喜爬上露台或岸邊曬背。花龜適應性廣,生命力強。常棲息於小河塘中。喜靜,受驚後即潛入池底。性情較溫馴,不愛爭鬥,不咬人。
花龜有群居的習性,一般是兩隻一起穴居,多的時候一穴有7-8隻。花龜是變溫動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份為冬眠期,4月份開始活動,高溫季節,白天很少活動。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白天隱蔽於洞內或水草較多的地方,高溫時潛入水底,傍晚活動頻繁,晚上喜伏於淺水處,四肢伸展憩息。當水溫低於20℃時,基本不吃食,24℃時才開始吃食,6-10月份為旺食期,其中7-9月份最旺盛,11月份氣溫下降,吃食漸減,直到停食進入冬眠。花龜一般在傍晚至翌日早晨吃食,動物性飼料(小魚、蝦、螺、蚯蚓等)和植物性飼料(玉米、地瓜、南瓜和各種水草、蔬菜等)均能採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和越南。在中國分布於中國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省。
繁殖方式
繁殖習性
花龜的繁殖與一般烏龜基本相似,其體重250克以上即可交配產卵。2-6月份為產卵期,每年產卵1-3批,卵較大,長橢圓形,殼白色,厚且堅硬。卵長徑29.6-47.0毫米,短徑19.4-27.5毫米,重6.2-10.0克。龜卵的人工孵化,把卵放在沙盆或沙箱中,一層卵一層沙,最上面也蓋沙,定期淋水保持沙濕潤,把盆或箱放在室內,一般溫度在28-33℃之間,63天左右幼龜就破殼而出。
花龜雌雄個體差異較大,雄龜個體小於雌龜,雄龜通常在380-1000克之間,雌龜個體可達4500克左右。雄龜背甲超過10厘米已有性特徵,雌龜尾細且短,肛孔距腹甲後緣近;雄龜尾粗且長,肛孔距腹甲後緣遠。人工養殖狀況下,3年左右成熟,隨著年齡增大,產卵量逐年增多,受精率增高。
人工繁殖
- 親龜的培育
花龜是多次產卵的動物,親龜首次產卵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親龜所產卵質量的好壞,與產卵前的培育密切相關。只有加強親龜在產卵前的培育,保證滿足繁殖所需的各種營養,親龜才能順利產卵。親龜產卵前的培育,必須做到以下幾項要求:①投餵營養全面、比例均衡的飼料。②改善水質,保持龜池的潔淨。③保持環境的安靜。
- 親龜的受精交配
花龜為體內受精。雌雄交配時的氣溫為20-30℃,交配時雄龜爬在雌龜背上,交接器插入雌龜體內。交配和產卵通常在水中進行。產卵期較長,一般2-6月都可見產卵,而產卵旺季在3-5月中旬,產卵時間多在黃昏後至黎明前。
- 產卵前管理和卵的收集
產卵前,雌龜要選擇適宜產卵的壤土,因此雌龜要產卵時就爬進產卵場,找到適宜產卵地點後,用前肢抵住支撐身體,後肢掘穴。穴口一般為5-10厘米,穴口小內洞大,穴深約15厘米,掘好後雌龜便產卵於穴中。產卵前需檢查產卵場內沙土是否合適,若產卵場沙土乾燥,應每天或隔天傍晚灑水,確保產卵床濕度。每天清晨開始收集龜卵,將卵放於一盛有蛭石或者沙土的方形木箱內,上面蓋潮濕毛巾或海綿。
- 人工孵化方法
孵化的介質用具有蛭石的紅土。使用前先噴水並攪拌,使孵化土均勻的吸收一定水分,保持潮濕,含水率通常為7-10%。收集的卵放置在50厘米×100厘米的木箱中,箱底鋪紅土5厘米,將卵平放埋於中間,卵間距離2-10毫米左右,可放置2層。孵化箱放於保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8-34℃。每天早晚檢查1次,孵化土顏色變淡則噴水。孵化6-7天后,將有白色受精斑的卵挑揀出來,放置於另一個孵化箱進行孵化。孵化後期,在孵化箱上加蓋翻檐或沙網,避免龜爬出孵化箱。人工孵化條件下,溫度28-34℃時,孵化期55-63天。
養殖技術
稚龜飼養
剛孵出的稚龜重4.1-6.9克,背甲長26-35毫米,寬22-27毫米。稚龜出殼後,不應立即取出,讓龜在孵化箱內1-2天后,將腹部肚臍完全收縮的龜拿出,放於盆中飼養,水位0.5-1.0厘米。肚臍未完全收縮的則繼續留在孵化箱中靜養。龜開食後移入幼龜池,水深約50厘米,池內放養浮萍,投餵碎肉、魚肉等動物性餌料,餌料放置在斜坡上。
池塘養殖
- 池塘條件
花龜的飼養池,可用土池、水泥池、磚石池等,面積大小視龜數量而定。池周設陸地,並有一定的坡度,以便龜從水中爬上岸,陸地上設若干沙堆,供成龜產卵用。池水深60厘米左右,水中種些水生植物,供龜夏季避暑。池周設洞穴,供龜棲息。陸地四周築矮牆,高度在50厘米左右,牆頂做成“丁”字形,防龜爬牆逃逸。
- 龜苗放養
龜放養於室外池塘。放養前池塘按照中華鱉池塘養殖技術規範進行,先後經過清池、曬池、消毒、放龜。龜放養在池塘岸邊,讓其自己爬入水中,避免出現龜溺水現象。
- 飼料
花龜的飼料不管是動物性的還是植物性的均可,但要保證新鮮。夏季炎熱,宜於下午4點以後投喂,氣溫不高時,可在早上投餵。投料不宜過多,防止殘餌污染水質。養龜池水色呈淺綠色,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水泥池水易變質,應及時換水。花龜抗病力強,但高溫易致龜昏迷而死。鼠、蚊、螞蟻常危害龜卵和幼龜,應注意防範。同時,要防止農藥和污水流入池中,以免龜中毒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 飼養管理
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包括巡池、檢查吃食狀況、增減水位、消毒等。巡池早晚較適宜,每天2-3次;若當天餵食,應查看龜剩餘食物情況,結合近期投餵量,評估龜的健康。查看水位和水質,適時排放老水,添加新鮮水,每1-2個月排水2/3,然後再注滿,水位保持1.5米左右。消毒藥物使用生石灰粉,每月潑灑1次。巡池時注意觀察水面和岸邊的龜,對長時間不沉水、白天停留岸邊、受驚擾後反應遲緩的龜,應及時撈出,檢查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 病害防治
龜病發生一般與環境、龜體本身和飼料、病原有關。保持良好的養龜環境,如水質符合養殖要求,周圍安靜,龜的棲息地合理而科學等,能減少龜病的發生。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0年 ver 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群)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主要價值
花龜肉可食,甲殼可入藥。花龜是比較好養的觀賞龜類,所以中國家庭飼養花龜的品種比較多。由於花龜肉質鮮美,又營養豐富,中國醫學記載還具有滋陰降火、補心腎、壯筋骨等功效,也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