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魚骨多級輪放養殖技術

花魚骨身體較長,前段寬厚,後段側扁,體色灰褐或淡黃,全身有許多小黑色斑點,側線上有7個~14個黑斑,故名花(魚骨)。其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庫中,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中小型魚類。該魚具有體形優美、食性雜、適應性強、養殖範圍廣、群體產量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市場俏銷等優點。由於花(魚骨)魚體質嬌嫩、性情急躁、不耐低氧,其繁育、運輸、養殖技術難度較大,目前國內尚未全面開展這方面的養殖。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僅靠天然捕撈的花(魚骨)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其價格居高不下,近年售價可達18元/公斤~24元/公斤,是常規魚的2倍~3倍,養殖花(魚骨)魚可獲得較高的利潤。現將花(魚骨)魚多級輪放強化餵養新技術介紹如下:
一、池塘選擇 從試驗、示範與生產實踐看,池塘面積在5畝~25畝時,養殖產量最高,低於或高於這一範圍養殖產量下降。這是因為養殖面積小,水體的負荷緩衝能力差,養殖產量不高;養殖面積過大,管理困難,也不利於提高單產。水深以2.5米~3.5米最為適宜。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質也是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
二、多級輪放 魚种放養前,每畝水面用200公斤~250公斤生石灰帶水清塘,3天~4天后施有機肥1000公斤~1500公斤,另加碳酸氫銨2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培育浮遊動物。魚种放養時可採取以下方式(以浙江地區氣候條件為例)。早春季節每畝放養1200尾~1500尾花(魚骨)魚種,搭配尾重50克的鯿魚120尾,尾重300克的白鰱80尾~100尾和少量肉食性魚類。切忌放養鯉、鯽、草等爭食能力強的魚類,以免對花魚骨魚構成危害。這批魚種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5月中旬即可達上市規格(尾重250克~3000克),並陸續將其捕撈上市,騰出水體空間,為投放的“火片”魚種“暴長”創造條件。5月底、6月初補放大規格“火片”魚種500尾~800尾,其他搭配魚種的放養量根據生長情況和捕撈上市量而定。據試驗觀察,當年補放的“火片”魚種,在密度適宜、強化餵養的情況下,7月底、8月初有少部分達商品規格,10月份絕大部分達商品規格,隨之捕出。因此,8月下旬須進行調劑放養,以保持水體魚種數量的大體平衡。11月份進行第二輪放養,放養數量、品種、規格與早春相同。儘管11月份以後水溫較低,只要堅持餵養,投放的魚種仍能生長,到翌年2月份~3月份仍有相當部分魚種達商品規格,又可將其捕撈上市,並及時補放魚種。採取這種不乾池連續養殖的方式可大幅度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
三、強化餵養 採取以投餵人工飼料為主,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輔的強化餵養方法,可達理想的效果。其飼料配方為:豆餅30%、菜籽餅40%、芝麻餅或花生餅15%、魚粉5%、麵粉10%。將以上幾種原料混均後,加適量水拌和成麵團或製成軟顆粒飼料投放在食料台中。食料台一般用長5米、寬3米的密眼網布製成,用楠竹或木樁固定在魚池中部,距水面0.8米~1.2米。數量視水面大小而定,一般每4畝~5畝水面設定一個食料台。水溫15℃~20℃時,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20℃~25℃時,日投餵量為1.5%;25℃以上時投餵量為2%。也可投餵蛋白質飼料。在投餵飼料的同時,還要經常施肥,保持浮游生物繁盛不衰。當水色開始變淡時,每畝及時追施有機肥50公斤~80公斤、碳酸氫銨4公斤~5公斤、過磷酸鈣2公斤~3公斤,使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
在整個強化餵養過程中,還要加強輪捕輪放,始終保持水體魚群的合理密度,為多級輪養創造條件。此外,必須合理確定起捕規格,以增加群體產量,提高水面產出率。花(魚骨)魚從魚苗至性成熟(體重250克~300克)前生長極為迅速,遠遠超過一般養殖魚類,性成熟後生長緩慢。因此,將花(魚骨)魚的起捕規格定在250克/尾左右時能顯著提高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
四、精細管理 一是在魚類生長旺季,堅持每天巡池,觀察水質和魚類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二是調節水體酸鹼度,將pH值控制在7.2~7.8,一般每畝水面施生石灰40公斤,每月2次~3次。三是採取多種增氧措施,保持良好水質,防止泛池死魚。經常加注新水,提高養殖水位,增加溶氧儲量。合理使用增氧機,除魚類浮頭及時開機增氧外,應堅持做到晴天中午開機1小時~2小時,加速上下水層對流。
(本文已被瀏覽 1314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