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魔芋

花魔芋

花魔芋(學名: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是天南星科磨芋屬,塊莖扁球形,直徑7.5-25厘米,頂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紅褐色。葉柄長45-150厘米,基部粗3-5厘米。花序柄長50-70厘米,粗1.5-2厘米,色澤同葉柄。漿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黃綠色。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

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山區至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甘肅、寧夏至江南各省。生於疏林下、林椽或溪谷兩旁濕潤地,或栽培於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有的地方與玉米混種。

塊莖可加工成磨芋豆腐(又稱褐腐)供疏食。磨芋乾片含澱粉42.05%,澱粉的膨脹力可大至80-100倍,粘著力強,可用作漿紗、造紙、瓷器或建築等的膠粘劑。塊莖入藥能解毒消腫,灸後健胃,消飽脹。治流火、疔瘡、無名腫毒、瘰癧、眼睛蛇咬傷、燙火傷、間日瘧、乳癰、腹中痞塊、疔癀高燒、疝氣等。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民間用醋加薑汁少許,內服或含嗽,可以解救。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塊莖扁球形,直徑7.5-25厘米,頂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紅褐色;頸部周圍生多數肉質根及纖維狀鬚根。葉柄長45-150厘米,基部粗3-5厘米,黃綠色,光滑,有綠褐色或白色斑塊;基部膜質鱗葉2-3,披針形,內面的漸長大,長7.5-20厘米。葉片綠色,3裂,I次裂片具長50厘米的柄,二歧分裂,II次裂片二回羽狀分裂或二回二歧分裂,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基部的較小,向上漸大,長2-8厘米,長圓狀橢圓形,驟狹漸尖,基部寬楔形,外側下延成翅狀;側脈多數,纖細,平行,近邊緣聯結為集合脈。
花序柄長50-70厘米,粗1.5-2厘米,色澤同葉柄。佛焰苞漏斗形,長20-30厘米,基部席捲,管部長6-8厘米,寬3-4厘米,蒼綠色,雜以暗綠色斑塊,邊緣紫紅色;檐部長15-20厘米,寬約15厘米,心狀圓形,銳尖,邊緣折波狀,外面變綠色,內面深紫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長1倍,雌花序圓柱形,長約6厘米,粗3厘米,紫色;雄花序緊接(有時雜以少數兩性花),長8厘米,粗2-2.3厘米;附屬器伸長的圓錐形,長20-25厘米,中空,明顯具小薄片或具棱狀長圓形的不育花遺墊,深紫色。花絲長1毫米,寬2毫米,花葯長2毫米。子房長約2毫米,蒼綠色或紫紅色,2室,胚珠極短,無柄,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柱頭邊緣3裂。漿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黃綠色。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

產地生境

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山區至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甘肅、寧夏至江南各省。生於疏林下、林椽或溪谷兩旁濕潤地,或栽培於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有的地方與玉米混種。

主要價值

塊莖可加工成磨芋豆腐(又稱褐腐)供疏食。磨芋乾片含澱粉42.05%,澱粉的膨脹力可大至80-100倍,粘著力強,可用作漿紗、造紙、瓷器或建築等的膠粘劑。
塊莖入藥能解毒消腫,灸後健胃,消飽脹。治流火、疔瘡、無名腫毒、瘰癧、眼睛蛇咬傷、燙火傷、間日瘧、乳癰、腹中痞塊、疔癀高燒、疝氣等。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民間用醋加薑汁少許,內服或含嗽,可以解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