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和政府有關
文化藝術、
廣播電視、
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法規、規章,擬訂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地方性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編制全區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並指導實施。
(三)發展民眾文化藝術事業〔包括民眾文化藝術活動、鎮文化站(室)的建設、文化站幹部的業務培訓、對外文化交流〕。
(四)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包括公共圖書館的設定、管理和服務,鎮村公共圖書室的業務指導和千村書庫的建設)。
(五)管理和發展文博事業(包括轄區內文物景點的發掘、對文物景點做好保護、管理和利用,使之與旅遊有機結合,發揮文物景點的作用)。
(六)管理和發展電影事業(包括電影網點的建設與管理、電影放映從業人員的培訓、電影影片的發行與管理)。
(七)實施對社會文化市場的管理(包括歸口管理的全區的印刷、複印打字、音像製品零售出租、錄像投影、書報刊、電影、菅業性演出、歌舞卡拉0K娛樂、電子遊戲、“網咖”、美術品銷售、藝術類社會辦學等行業)。
(八)協助黨委宣傳部門把握輿論導向,審查廣播電視節目;指導、監督、協調全區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審批和管理民眾參與的廣播電視直播類節目和審核管理接收境外衛星電視節目。
(九)管理和規劃廣播電視事業科技工作,組織指導本系統適用高新技術的科研創新和開發套用;組織和管理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網建設、技術維護和開發工作;負責全區廣播電視節目監聽監看和技術監測工作,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
(十)審核區、鎮(街)廣播電視播出(含轉播)機構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視劇以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審查信息網路傳輸廣播電視類節目的內容和質量。
(十一)負責全區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管理工作。
(十二)承辦區委、區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定
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內設3個職能科(室),即辦公室、社會文化科(掛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文化市場科(掛區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和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辦公室
負責草擬全區文化藝術、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總結等檔案;協助局領導統籌、協調行政事務;負責黨務、人事、文秘、會務、財務、檔案、保密、信訪、信息、政務公開、督辦、綜治維穩、消防、安全生產、交通安全、保衛、計生、後勤等機關行政事務。
社會文化科
指導、協調全區民眾文化工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鎮(街)文化站(室)建設和業務活動;指導、協調全區文化藝術的創作與展覽展演活動;組織、協調全區性大型文化藝術活動,指導基層民眾文化活動;管理、指導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管理、指導全區文物保護工作;承辦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審核申報工作及市級、省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審核、推薦和申報工作;指導落實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負責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方案審批;指導、監管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工作;指導全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防範工作;承擔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日常工作。
文化市場科
負責演出、電影、文化娛樂、美術品市場的監管;負責營業性演出場所、演出團體(演員)、演出活動、演出經紀機構以及電影放映、娛樂場所等項目的監督管理;負責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監管;組織查處文化市場非法經營和違章經營行為,開展掃黃打非專項鬥爭。負責監管廣播電視節目、信息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機構和業務,實施準入與退出管理;監管廣播電視、網路視聽、衛星電視、公共視聽載體的節目內容和質量;負責廣播電視台、廣播電視站的審核和年檢工作;負責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監管工作;負責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安裝、覆蓋的管理;指導、協調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組織查處違規出版物和違法、違規出版活動;對從事出版活動的民辦機構進行監管;負責書報刊發行管理以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負責監督管理印刷、複製和出版物發行行業,管理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的製作、複製、發行活動,組織查處違法、違規的印刷、複製、發行行為,組織查處著作權的侵權行為,協同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協調、指導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按分工管理網咖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負責對動漫遊戲會展交易節慶等活動的管理;承擔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區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指導印刷發行協會和娛樂協會工作。
下屬單位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
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成立於2005年8月,為正科級行政執法機構,歸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管理,實行區與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雙重管理,以區管理為主的體制。
執法隊行使對轄區內文化市場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及監督檢查職能。查處演出和娛樂、網際網路上網服務、電子遊戲、美術品銷售、文物保護和文物經營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查處違法安裝和設定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違法接收和傳送境外衛星電視節目及走私盜版放映行為;查處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網路出版、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違法違規出版活動和印刷、複製、出版物發行中的違法經營活動,查處盜版侵權行為。
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
原名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在195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時籌建。1991年3月5日花縣編委會批准成立洪秀全紀念館,為副局級(現為副處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洪秀全故居與洪秀全紀念館兩個展覽館。洪秀全故居是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領袖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洪秀全故居於1959年在原址上復原,1961年向遊客開放。景區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包括故居、書房閣、洪氏宗祠三座主體建築。
廣州民俗博物館
資政大夫祠建築群位於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107國道旁,它建於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清同治年間,三華村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在兵部任郎中,徐表正任主事,深得朝廷賞識,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親徐時顯封為“資政大夫”,徐方正的父親徐時亮封為“奉直大夫”。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資政大夫祠,徐表正則建造了南山書院,為贊先哲盛德,徐氏後代又續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廣州地區目前發現的建築規模最大的祠堂。
花都區圖書館
花都區圖書館於1962年建館,原名為花縣圖書館,1993年花縣撤縣建市後更名為花都市圖書館。1992年8月,在原花縣縣委縣政府和花都市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興建新館,通過政府撥款及民眾集資形式,總投入1600萬元人民幣,並於1998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現花都圖書館位於新華鎮寶華路38號,占地面積17.41畝,建築面積8630.3平方米,館舍寬敞明亮,館內環境優美,設備配套,是目前廣州市區、縣級市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也是花都區重要的文化設施之一。[span]
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共32多萬冊,各類報刊600多種。館內設外借部、報刊閱覽部、參考文獻部、地方文獻部、少兒部、自學室、報告廳和多媒體閱覽室等多個向讀者開放的服務視窗。全館業務採用計算機管理,實行“每天開放、敞開辦證、全面開架”的服務方式,讀者可憑本館借書證到各閱覽室借閱圖書,辦證手續簡便快捷。[span]
花都區圖書館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服務宗旨,積極開拓各種服務項目,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者活動,並為讀者提供各類信息諮詢、信息資料服務。
花都區文化館
區文化館始建於1954年,原名花縣文化館,1993年撤縣設市,改名花都市文化館,1999年撤市設區,改名為花都區文化館,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文化館,2004年被文化部評為一級文化館。
區文化館主要工作職能:開展各項民眾性的文化活動、文藝創作、文藝晚會的策劃、組織及演出,各類型美術、攝影展覽以及藝術人才的培訓等。館內設有文學、美術書法、音樂、戲曲、舞蹈、攝影6個專業門類,分設辦公室、創作室、音樂室、錄音室、檔案資料室、服裝室、培訓廳、排練廳、綜合展覽廳等十多個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