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套用,繁殖培育,鑑別,性狀鑑別,顯微鑑別,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1.5~3米;枝條有皮刺,幼枝有柔毛。葉對生,少有輪生,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5厘米,寬1.5~3.5厘米,紙質,頂端短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鋸齒,有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常排成圓錐狀;花萼管狀,有毛,長約5毫米,5裂,有5棱;花冠通常藍紫色,長約8毫米,稍不整齊,5裂,裂片平展,內外有微毛;花柱短於花冠管;子房無毛。核果球形,無毛,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熟時紅黃色,有增大宿存花萼包圍。花果期5~10月,在南方可為全年。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耐旱。全日照,喜好強光,能耐半蔭。生長快,耐修剪。繁殖多用扦插或播種方式。
生長期水分要充足,每半月左右追施一次液肥。注意保持水分,花後應進行修剪,以促進發枝並再次開花。在北方,冬季應在不能低於5℃的溫室內過冬。生育適溫22~30℃。
分布範圍
原產熱帶美洲。我國南部常見栽培,常逸為野生。
套用
廣西用根、葉止痛、止渴。福建用果治瘧疾和跌打胸痛,葉治痛腫初起和腳底挫傷瘀血或膿腫。
繁殖培育
可用扦插或高壓法,春至夏季為適期。春季剪頂芽插於砂床,容易髮根。栽培土質用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壤土,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春至夏季每月追肥1次,各種有機肥料或氮、磷、鉀均理想。生育適溫約23~30℃
鑑別
性狀鑑別
莖圓柱形,直徑 2 ~ 3 cm,黃綠色至褐黃色,多分枝,枝有刺或無刺,嫩莖有縱棱多條,老莖不明顯; 質脆,易斷,折斷面灰綠色。葉對生皺縮,展平後呈卵型或長橢圓型,長 3~6 cm,寬 2~ 3 cm,先端短尖或渾圓,基部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總狀花序腋生,排成一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冠藍紫色或白色。核果球為黃色或橙黃色,聚生成串。氣微。
顯微鑑別
特徵: ①根內皮層不明顯,木質部寬廣,維管射線、髓射線明顯。②莖表皮內側具厚角組織,維管柱外側具斷續的纖維束。③葉上下表皮具腺毛與單細胞非腺毛,維管束木質部上方具有纖維束。④下表皮細胞比上表皮細胞略大,氣孔眾多,多為不定式。⑤粉末中多見單細胞非腺毛,導管為網紋導管和螺紋導管; 纖維多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