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6年7月,
萬源市委、市政府將
花萼山命名為市(縣)級自然保護區。
1997年花萼山保護區被命名為地級自然保護區。
1999年花萼山保護區被命名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的萬源市境內,地處大巴山南麓的川陝鄂渝四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08°00′~108°27′,北緯31°55′~31°12′。東接重慶市城口縣,南連
宣漢縣,西抵巴中市的平昌縣、通江縣,北臨陝西省鎮巴縣、
紫陽縣。
地質地貌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歷史古老,受地質構造影響,保護區內為中、低山地貌,其東北部邊緣是大巴山主脈。境內最高處花萼山主峰海拔2380米,最低處位於後河上游支流白沙河中段的蔣家河壩,海拔780米,相對高差達1600米。大部分山脊和峰嶺海拔均在1700~2200米,局部區域喀斯特地貌發育,溶溝、溶洞、峰叢、窪地景觀屢有所見。
氣候
花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北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山地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溪河遍布,水系發達,保護區所在的萬源市正是以“萬水之源”而得其名。
水文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涉及的河流主要屬於江漢流域的任河和屬於
嘉陵江水系的後河及其支流白沙河。
區域範圍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8203.39公頃,涉及11個鄉鎮,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1600.36公頃,緩衝區面積為12987.79公頃,實驗區面積為23615.24公頃。
保護對象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以珍稀動植物及其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
植物
截至2014年,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79科、876屬、226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
金錢松、秦嶺冷杉、
巴山榧、
台灣水青岡、鵝掌楸、厚朴、連香樹、領春木、金錢槭、杜仲、
香果樹、
銀鵲樹、山白樹、楨楠、八角蓮、
紅豆樹、青檀、建蘭、春蘭、惠蘭、天麻等。此外,分布於該區域的特有種和模式種較多,如巴山冷杉、巴山榧、台灣水青岡、巴山木竹、城口樟、城口獼猴桃等。
動物
在野生資源植物中,湖北貝母(俗稱萼山尖貝)、臘梅、多種蘭花、野大豆、城口獼猴桃等都是具有很高利用價值且急需受到保護的種類。截至2014年,保護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374種和亞種,其中獸類64種、鳥類196種,兩棲類23種、爬行類27種、魚類6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豹、雲豹、
林麝、金雕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黃喉貂、水鹿、鬣羚、斑羚、金貓、
大靈貓、豺、
黑熊、獼猴、水獺、蒼鷹、鳶、赤腹鷹、普通鵟、紅隼、勺雞、白冠長尾雉、
紅腹角雉、紅腹錦雞、
領角鴞、雕鴞、黃腳魚鴞、大鯢等27種。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
秦嶺—
大巴山腹心地帶,生物物種豐富多樣、生態系統原始,其自然綜合體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保護價值。世界自然基金會“Ecoregion.200”、《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等重要文獻都已將該地區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和優先、重點保護區域。四川花萼山自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具有代表性的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北亞熱帶地區的生物物種多樣性和自然景觀。
旅遊信息
花萼山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此外還有人文歷史景觀。 自然景觀有山景、峰景、谷景、洞景、氣景、生景等。落水洞遍布峰嶺之間的寬肩部,洞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 在主峰“
南天門”原有一座
寺廟,名叫“祖師廟”,廟內供有
徐庶全身
塑像,也稱“花萼老祖”。相傳三國名士徐庶,南歸蜀漢,路經花萼山,隱身於此修練成仙。清嘉慶年間,雲貴提督羅思舉又重建廟宇和神像台。
其他景觀還有
飛龍峽、秀頂山、曹家峽、印巴寨、筍子梁、六面朝、西扇門、雞冠寨、
燕子洞、九面阡、懸天觀、關門
溶洞、
南天門、
九龍池、長洞湖、
魚泉山、羊跳岩、項王坪、龍望塘、月亮坪、
筆架山、觀王頂、萼山煙雨、萼山晨(霞)光等。
交通
達州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和川渝鄂陝結合部的交通樞紐。國道210、318線縱橫全境。達渝高速公路直達重慶,達陝高速公路列入交通部“十五”規劃。達州市河市機場直達成都、廣州、武漢、西安、深圳、北京等地。達州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和川渝鄂陝結合部的交通樞紐。渠江航運直通重慶。共有通航河流31條,分別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
管理措施
花萼山自然保護區從1994年由民間組織發起至1996年7月被政府認可,到1999年1月被批准為省級保護區,直至2007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為對象,貫徹“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自然保護工作方針,堅持以保護北亞熱帶自然生態系統為中心,嚴格核心區的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充分利用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在保護、恢復、發展生物資源和不降低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開展經營利用和生態旅遊,達到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生態價值
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中上游兩大支流(
漢江、
嘉陵江)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其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嘉陵江和江漢流域乃至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都產生著關鍵性影響。四川花萼山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性豐富,具有中國南方與北方、華東區與西南區動植物區系交匯的顯著特徵,特別是許多受國家重點保護的古老、孑遺、特有、珍稀、瀕危動植物種類殘存在保護區內,堪稱“物種避難所”。
從保護具有代表性的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北亞熱帶地區的生物物種多樣性和自然景觀的角度,四川花萼山自然保護區從省級升為國家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保護區所在的萬源市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將達到以科學帶動致富,充分發揮以保護促進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