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花磚製作技藝
- 主題詞:傳統手工技藝,花磚製作技藝,涇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朝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
簡介
花磚又叫“畫磚”,“山水磚”,“臉譜磚”。單塊是一幅畫,經高手砌成牆面,又是一幅組合巨畫。其代表之作當推乾隆年間前分三房門牆,高寬數丈,全用花磚貼面。能工巧匠依照花磚紋理,因勢象形,獨具匠心,巧妙排列,組合成一百零八個人物臉譜,俗稱《群英圖》。茂林“花牆黛瓦”,無須粉刷。牆體材料便是天下獨絕的花磚。茂林花磚整體呈灰青色,磚面有花紋,顏色深色不同,故而得名,其製作工藝考究、原料特殊,燒制複雜,規格多樣,結構堅韌。底色淺灰,花紋深黛。花磚是涇縣特有的一種古建築內外牆牆面裝飾材料,抗冰凍,抗風化。不沾灰,不開裂。質地細膩,手感舒服。拒腐防變,實用美觀。叩之如鳴佩環,極富樂感。
歷史淵源
茂林地方,物華天寶。興於宋元,盛於明清。人文薈萃,科舉尤昌。明清共出進士19人,舉人119位。科舉興則仕宦眾。傑出代表有清朝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吏部尚書吳芳培,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潘錫恩。仕宦眾則房產興。大凡官家府邸,建築想必考究。於是,這燒制精湛,質量上乘的茂林花磚,自然成了各家大宅門不二料選。先官後民,競相仿效,一時“洛陽紙貴”。明代時已開始大量運用與普通民居的建造,主要用於建築的地方前檐牆、建築內部公共空間既天井兩側及堂心對面的牆面裝飾。當地的明清建築,無論是氣勢宏偉的大夫第、端莊典雅的軒園,還是莊嚴森嚴的祠堂,無不以花磚鑲嵌門牆、裝飾廊道和堂廳之壁,寂靜蘊大美之餘,也不動聲色地顯示了建築年代的厚重。茂林花磚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花磚不僅為古人所好,現代人亦非常喜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古建築考察團到涇縣茂林考察古建築,見到用花磚裝飾的明清古建,讚嘆不已。曾出高價求購一組臉譜磚,被房主婉言謝絕。退而求購其他花磚,亦不可得,只得遺憾而歸。東京藝術大學茂木計一郎教授拍攝的花磚門坊照片,在《住宅建築》雜誌上作為封面刊登,引起日本建築界的廣泛關注。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樓慶西、各地文藝界、建築界的專家、學者到涇縣考察後都對花磚的裝飾效果、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目前已有很多人在收集花磚用於室內室外的牆面或隔斷的裝飾。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對花磚有了更多的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後不見生產。茂林花磚廠自20世紀90年代嘗試恢復該工藝,現初見成效。
基本內容
這種花磚最顯著的特點是同一塊磚上有黑、白兩色,黑色似青近墨,白色近灰,這兩種色調組成了各個不同的山水人物、飛禽走獸等巨幅壁畫圖案,紋路或連或斷,或曲或直,色彩過度自然,氣韻生動,意境深遠,具有山水畫的畫境和美感。在茂林用花磚裝飾的代表作,首推建築於乾隆時期的前分三房門牆,它正對著奎山凹谷,其牆上的灰磚拼出一百零八個人物的臉譜,有人說是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將,俗稱“群英會”;也有人說是七十二天罡,三十六地煞。出生於茂林的吳組緗在談人物塑造時曾以家鄉的門牆臉譜作喻,說塑造人物,應該象門牆上的臉譜一樣,要有個性,不能千人一面,像一個模子裡面鑄出來的。花磚的另一個特點是不沾灰,花磚牆面的房屋大多時清朝時期的,至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了,但是牆面花紋仍很清晰,用手一抹,手指無一點灰塵。這也是花磚的匪夷所思之處。
花磚的燒制方法與普遍青磚一樣,但是原料不同。當時生產這種花磚的磚窯,建在寒潭村的窯彎里(原屬鳳村鄉唐村大隊),當地因地質變化在地面淤積層里有一層類似高嶺土的白色泥層,窯工們取出這層白色的土,再翻過東村崗,在東村田湖裡取回灰黑色泥土。該泥要求質地細膩,不含沙粒。按顏色分類踩熟,再疊合揉壓,隨後上模,用鐵絲將多餘的土刮掉,製成磚坯晾乾。用鐵絲刮下來的多餘混合土再做成花磚,因其花紋模糊、圖案不清,用在不顯眼的牆面上。燒出來的花磚最初看不到花紋,要經過磚與磚的乾磨,再加水濕磨,洗淨後就成為清新素淨的花磚。燒製成功的成品花磚,結構緻密,四方稜角分明,平整光滑。手指彈去,能發去鏗鏗的金屬質地之聲。
基本特徵
花磚是磚中之美者,猶如玉之為石之美者。它集建築美、形式美、圖象美和音樂美於一身,實為不可多得之建材精品。花磚畫面或人物,或書法,或山水,或瓜果,或花卉,或草木,或飛禽,或走獸,或行雲流水,或敦煌飛天,或衣帶當風,或水紋羅裙。整個就是一幅幅水墨寫意。千姿百態,決無雷同。
明代時已開始大量運用與普通民居的建造,主要用於建築的地方前檐牆、建築內部公共空間既天井兩側及堂心對面的牆面裝飾。它花紋清晰,圖等雅致,意境悠遠別致的特質,是整個牆面既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韻味,又具有現代抽象派藝術的氣質,更使得整個建築有一種震撼人心卻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美。茂林花磚有長、方兩種。長形尺寸260×120×25毫米,方形尺寸270×270×30毫米。根據裝飾所需,大小厚度亦有浮動。
瀕危狀況
這種始於明而盛於清的手工製作技藝,自道光之後因戰爭頻仍,窯工們以燒窯難以維計,被迫關窯停產。花磚製造工藝一蹶不振,最終失傳,現存的花磚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