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水古建磚瓦製作技藝

淶水古建磚瓦製作技藝

淶水古建磚瓦製作技藝,是由河北省保定淶水縣申報的傳統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據考證,遠在宋元時期,河北省淶水縣南高洛村就有很多燒制磚瓦的土窯。南高洛村的天馬古建磚瓦廠,其前身就是清代雍正時期衡保國建立的窯廠,距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該廠在選料、成型、燒制等工序上精心獨到,產品型制中規中矩,質地瓷實細膩,在清代主要供宮廷或京城寺院建築使用。隨著歷史的變遷,該廠數度興衰起落,傳承至今,產品仍是北京、保定古建築界用材首選,部分產品曾出口到英國。南高洛村村民衡桂軍是該廠關鍵生產技術的擁有者和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 淶水古建磚瓦製作技藝 
  • 地理標誌:保定淶水縣
  • 批准時間:2008年
  • 非遺級別:傳統手工技藝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淶水古建磚瓦製作技藝
編號: 5—8—38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保定淶水縣

名錄簡介

南高洛天馬古建磚瓦廠生產的磚分牆磚和地磚(方磚)兩種,均為灰質;瓦分琉璃瓦和灰瓦兩類,其中每一類又分頂瓦和脊瓦;此外還生產裝飾性的磚雕和瓦雕,分為博磚縫、窗花、脊花磚、角花、盤頭磚等。磚雕和瓦雕主要用於古建築構件、大門、照壁和牆面。磚雕是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等。磚雕作品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保證了建築構件的堅固性。瓦雕除了正脊兩端用的吻之外,垂脊或戧脊的脊端還有十一個走獸類裝飾,俗稱“神獸”,分別是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垂脊和戧脊的末端還有具滴水用途的瓦當。
天馬古建磚瓦廠雕刻的山水花卉,線條流暢細膩、美侖美奐;人物造型豐滿生動,栩栩如生,極具審美價值。題材選取廣泛,有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以及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等。
南高洛天馬古建磚瓦廠傳承正宗,持有的古建材料生產技藝不僅對當地的經濟建設有促進作用,還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和古代美學的研究價值,尤其對明清時期京郊一帶的民風民俗、生產生活研究很有參考價值。淶水縣南高洛天馬古建磚瓦廠是京南保北古建材料關鍵生產技術的擁有者和最大生產廠家,2008年10月,被評為國家3A級重質量、守信用企業;2010年11月,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中國民族建築科技(工藝技術創新)進步獎;2011年9月,生產的仿古建築材料被中國民族研究會認定為中國民族建築指定產品。
近年來,天馬古建材料廠的產品及其施工隊,已經先後參與修繕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直隸總督署的古建工程,承建了北京市國家森林公園北宮山莊等眾多工程。但由於生產技術尤其是磚雕花色方面缺少創新,設備陳舊,關鍵生產技術傳承依舊停留在口傳心授的方式上,使這一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