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浪2:洛南花石浪龍牙洞遺址發掘報告》是洛南盆地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報告的第二部。書中研究報導了1995-1997年洛南花石浪龍牙洞遺址發掘的主要收穫,其中著重對遺址的發現過程、地理環境、地層堆積、年代學和埋藏學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分析,同時對龍牙洞中所保留的早期人類用火遺蹟現象也進行了細緻的考證。在對遺址地層堆積物分期的基礎之上,對長期占據龍牙洞遺址生活的早期人類在不同地質歷史時期所遺留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石製品進行了詳細的屬性分析和拼合研究。龍牙洞遺址的石製品是以中小型石片和刮削器、尖狀器以及雕刻器等簡單組合的石片工具為代表的石器工業,該遺址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早期人類居住類型的遺址。《花石浪2:洛南花石浪龍牙洞遺址發掘報告》可供從事考古學研究、第四紀研究、地質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花石浪2:洛南花石浪龍牙洞遺址發掘報告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20440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遺址的地理位置
第二節 龍牙洞遺址的發現
1.龍牙洞的發現經過
2.先期的地質調查收穫
3.考古調查情況
第三節 遺址的發掘過程
第二章 遺址的地理環境、地層年代及埋藏學觀察
第一節 遺址周圍的地理環境
第二節 龍牙洞遺址的地層堆積
1.概況
2.龍牙洞內的地層堆積
3.龍牙洞外探方的地層堆積
4.龍牙洞內外的地層堆積對比
第三節 龍牙洞遺址的年代學研究
1.龍牙洞遺址堆積層的熱釋光測年數據
2.龍牙洞遺址地層堆積的年代位置
第四節 龍牙洞遺址的埋藏學觀察
1.第一期文化遺存
2.第二期文化遺存
3.第三期文化遺存
第三章 早期人類用火遺存
第四章 第一期文化遺存的石製品
第五章 第二期文化遺存的石製品
第六章 第三期文化遺存的石製品
第七章 石製品拼合研究
第八章 分析與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英文摘要
文摘
第一節 遺址的地理位置
龍牙洞遺址坐落於東秦嶺山地洛南縣城關鎮尖角大隊(原尖角鄉尖角大隊)東河村村北、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門河左側(北岸)名為花石浪的山體上。該山體表面突兀而起的灰白色灰岩岩體高低不平、錯落有致,像澎湃的浪花一樣綿延起伏,因此在當地人的l5中,這塊山體便有了一個詩一樣的名稱“花石浪”(彩版一)。從西南方的尖角村一側遠眺位於東北方向石門河對岸的龍牙洞遺址,整個花石浪山體又形似匍匐向前的猛虎,所以當地村民也將山體前部向東南方突出的部分稱為“虎頭崖”(彩版二,1)。龍牙洞遺址西南距洛南縣城約3千米,今天的洛南縣城西北距陝西省省會城市:古都西安的公路距離約150千米(圖一)。
龍牙洞遺址是目前洛南盆地新發現的眾多舊石器遺址中唯一一處洞穴類型的中心居址(圖二)。在1995-1997年度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中,經使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遺址實測,並與1982年版1:50000等高線地圖校對,龍牙洞的實際地理坐標為34。O7′39′′N,110。09′51′′E(王社江和黃培華,2001;WangandHuan9,2002)。龍牙洞遺址的後部、即花石浪山體頂部是南洛河左側第三級階地以及更高的第四級至第六級層狀台地。第三級階地在龍牙洞遺址附近高出現代河水平面約110米左右,絕對海拔為1022米左右(圖三;彩版二,2;彩版三,1)。
龍牙洞是一個發育在寒武紀輞峪組石灰岩山體上的裂隙型溶洞(彩版三,2;彩版四),岩層的走向為NWW,岩層傾角NNW43。。遺址發掘前,洞穴地表高程位置所暴露出的洞內部分面積約有十餘平方米。隨著地層發掘深度的增加,龍牙洞內部的面積逐漸擴大,最大平面位置處的面積超過20平方米(彩版五)。在1995-1997年的發掘工作中,我們共清理了龍牙洞遺址洞內堆積約20平方米,龍牙洞外堆積120餘平方米(圖四;彩版六,1),從中獲得了十分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遺物和遺蹟現象,其中包括鳥類、哺乳類和水生動物化石20餘種,超過77000餘件的各類石製品,人類生活踩踏面以及燒石、燒骨和灰燼層等與早期人類用火有關的遺蹟現象和遺物(王社江等,1996a,1996b;王社江等,1997;王社江和黃培華,2001;王社江等,2004;Wang,2005;Wang and Huang,2002)。由於1995年秋冬季節初次試掘過程中的重要發現,到第二年春季,龍牙洞遺址隨即被洛南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