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於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一離開人的精心照料,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在教育生態中,花盆效應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學校教育中,由於封閉或半封閉的教育體制的影響,使學生整天被關在教室里,與沸騰的現實生活脫節,加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從書本到書本,進行封鎖式小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盆效應
- 外文名:Flowerpots effect
- 別稱:局部生境效應
- 環境: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
花盆效應現象Flowerpots effect,克服閱讀中的“花盆效應”,克服方法,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學校處處為學生著想,家庭的普遍支持,強化良好的內在環境,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方法指導,讀書筆記輔導,讀書活動的設計,
花盆效應現象Flowerpots effect
花盆裡的作物受不住高溫或嚴寒。"很明顯,人情景教學工是一種在花盆式環境裡教學的施教方式,甚至比花盆環境要求更高。因為它不僅是人工的,"人為地創設",而且還是"典型的場景"。脫離實際的做法,很容易使學生滋長以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非觀、榮辱觀,經不起挫折,為此我們必須建立開放型的教育生態系統,讓師生走出校門,接觸自然,接觸那些體現時代精神風貌的環境。讓學生認識自然,了解社會,懂得個人在社會大系統中,以及人類在生物圈中應有的地位、責任或作用,使他們善於透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學會比較和鑑別。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種花盆式的環境中發展,意味著學生脫離了這種人為的典型環境,在非典型的﹑自然的﹑正常的生活環境中,離開了老師的精心指導,其言語能力就現出了本來的真實水平,並不像想像的那么好。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低、寫作實用表達能力差、"學生腔"、"書生氣"以及作文中出現的重"文學化"傾向等現象,就是這種花盆式的情境教學方式帶來的不良效應的典型反映。
克服閱讀中的“花盆效應”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作為語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日益突現它的重要性。為適應未來社會成員對多元文化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需求,從小就要讓學生擴大讀書的面,既要讀古代的作品,又要讀現代的作品;既要了解民族的文化,又要了解外國的文化;既要接觸高雅文化,又要接觸通俗文化,從而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增進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感受到如今學生的閱讀不自覺地出現了“花盆效應”。所謂“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我們都知道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於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一離開人的精心照料,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真正喜歡閱讀的學生少而又少,大多數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之下進行的(即作為作業的形式出現),一旦老師不加重視或提醒,學生便也不予閱讀,自主閱讀的習慣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根本不存在,因而學生的閱讀量根本達不到課標的要求。
克服方法
那么如何克服閱讀中的“花盆效應”,構建良好的課外閱讀生態環境,讓學生們品味到課外閱讀的怡人滋味,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呢?
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課外閱讀外部環境是指有關課外閱讀的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作用於學生的課外閱讀。一方面要共同支持,激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營建開放的、自然的、愉快的課外閱讀氛圍,創設課外閱讀的精神生態因子。另一方面要提供課外閱讀的各種條件,學校、班級、社會和家庭建立形形式式的圖書館、閱覽室、資料室,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設物質生態因子。
學校處處為學生著想
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產生重大影響的地方,勿庸置疑是學校。因為一個學生絕大多數的白天時光是在學校度過的。為此,我們除了努力進行宣傳發動,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投身於課外閱讀的洪流之中以外,更為構建他們課外閱讀的外部環境想方設法。利用學校圖書館,讓學生盡情地挑選自己中意的書籍,盡最大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閱讀的願望。另外,每一個班級都充分發動每一個學生,把自己最珍貴的一兩本書拿到學校里來,組成小小班級圖書館供學生借閱。書的資源豐富了,學生選擇的餘地大了,學生也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自己喜好的不同書籍中汲取知識的營養。
家庭的普遍支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讀書,是一件緩慢而美麗的事,需要持之以恆。要讓學生留一份熱忱給讀書,需要家長、學校傾力配合。班主任老師利用“百名教師進千家”家訪以及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作用,得以家校聯合。家長會上,老師通過大量的事例,讓家長意識到孩子從小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性。再結合自己過去教學的經驗,用學生課外閱不閱讀的差別,進一步證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好處。這樣的實例,家長心服口服。當然也會有家長將信將疑,但是實踐和實效會讓他們徹底和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上,他們會更支持學生訂閱報刊雜誌,並利用休息時間陪同孩子去書店看書或買書。
學生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所以,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發《告家長書》,讓家長監督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使寒假讀書活動順利有效。學校給每個學生建立了《閱讀情況記錄表》,不僅讓學生們自己也寫自己閱讀的真實感受,而且也要家長完成這份特殊的作業:填寫學生的閱讀情況。利用校園網站的“家校交流”平台,和家長們談感受、商良策、共實踐,,讓家長和老師各抒己見,共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指導策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學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取得家長的支持,對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激勵他們不斷探索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強化良好的內在環境
課外閱讀生態的生理和心理環境是課外閱讀生態的內在環境。再好的外因也應該通過內因去實現。而課外閱讀是學生自覺性極強的學習活動,大多在教師的視野外進行。因此,強化良好的課外閱讀生態的內在環境,對形成課外閱讀的內驅力尤顯重要。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語文學習缺乏主導性,只重視課堂學習,對課外閱讀存在心理壓抑、扭曲的情況,表現為不愛閱讀,或只看看品味不高,內涵不深的休閒書,那些思想豐厚、格調高雅、語言雋永的讀物反被拒斥,以為閱讀這類書籍費神費時,太苦太累。所以,針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的閱讀心理,樹立閱讀信心,養成自覺自主的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的激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學生邁進課外閱讀的大門,應該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的前提和關鍵都在於興趣。我經常採用以下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一、利用每天晨間談話,給學生讀既生動又有思想教育意義的小文章,一旦學生若有所悟,便嘎然而止,讓學生猜猜後續情節,“吊起”學生胃口;方法二、給學生讀課外文章時,讀到誘人之處,嘎然而止,學生的讀書胃口又被“吊起”來了;方法三、閱讀指導課上,老師讓學生在閱覽課上閱讀篇幅長又引人的書,由於時間有限,下課鈴響學生不得不嘎然而止,學生的讀書胃口自然又被“吊起”;方法四、鼓勵學生自己去買書,一旦買來好書,班主任老師就要在班裡“大肆宣揚”,買書的學生自然騰生自豪之情,隨之學生們自己 “買書”“選書”的“胃口”又被“吊”起來了;方法五、進行課前“美文推薦”,當老師聽到推薦者的語言或文字吸引學生時,便嘎然而止,學生的“胃口”不正又調起了嗎?
閱讀內容的選擇
教師除了在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閱讀願望上下功夫以外,更要善於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書有好壞之分,幫助學生練就一雙慧眼,對自己學習,對自己形成能力有益的書籍多看,低級的、庸俗的書籍堅決拒絕,是教師的責任。小學生受年齡、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限制,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念,在選擇課外讀物上,有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師有責任向他們推薦一些好書,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
(1)對學校編制的讀書目錄原有篇目進行適當增刪,以更適應各年級段的學生閱讀;
(2)在每一篇文章後面增加閱讀提示,以幫助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閱讀;
(3)在每一冊書最後增列各年級的必讀和選讀書目,以培養學生讀整本書的習慣。
閱讀方法的指導
許多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要會讀,這樣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節的自由閱讀課應重在讀書方法的指導和讀書筆記的輔導。
閱讀方法指導
a指導學生合理利用工具書或網路查檢資料;b指導學生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c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能力;d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熟練運用在閱讀過程中隨機圈、劃、點、注、評、摘等能力。
讀書筆記輔導
a指導學生學會摘錄,寫摘錄筆記。要教會學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礎上,摘錄課外書里的精彩語句語段,提高鑑賞能力,加強閱讀積累。b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寫提綱筆記。要教會學生首先對閱讀材料認真分析,再對其思想內容、結構形式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培養化繁為簡的能力。c指導學生學會批註,寫心得筆記。要教會學生將閱讀時大腦中閃現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隨時記錄下來,形成點滴體會,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內化運用。
讀書活動的設計
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恆並保證不出現相反方向的反覆。因此,教師也十分有必要幫助學生相互間建立激勵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通過相互間的監督,相互間的促進不斷強化以養成習慣。
小學生的意志品質正處於逐步形成發展中,他們往往缺乏堅持閱讀的恆心。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最大的功效就在於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引導學生持之以恆。班裡不定期地舉行讀書比賽,或講故事,或“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或“讀好書活動”,或 “古詩競賽” ,或“成語積累競賽”等語文競賽,通過 “讀書爭章”和評比 “博覽之星”來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還通過採訪 “博覽之星”的讀書經驗和讀書感受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同時,教師“身先士卒”起榜樣作用。在培養學生興趣的過程中,有效地採用教師“身先士卒”的示範作用。師生同讀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使每名學生都感受到一種榜樣的力量。再者,學生在和教師不斷的交流中,自然性情愉快,關係融洽,面對面地交流讓學生受益不淺。
有人曾說:“學生們愛讀書,會讀書,將來養成終生與書為伴的習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我想只要我們想方設法,授之以閱讀之漁,相信學生們一定能品到課外閱讀的醉人滋味,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