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鐵索橋

花江鐵索橋

花江鐵索橋位於安順以西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交界處的北盤江上,古為黔滇交通之要樞。鐵索橋扣掛兩山之間,由14根粗大的鐵鏈串綴而成,每根由262個環鏈組成。橋全長71米,寬2.9米,距水面約70米,上鋪數百塊大枋作為橋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江鐵索橋
  • 地理位置:貴州省關嶺縣花江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景點級別:AAA
  • 著名景點:“鐵索盤月”、“穿練飛空”
縣誌記述,詩詞贊賦,歷史沿革,

縣誌記述

據《關嶺縣誌訪冊》卷一記載:“清光緒二十四年貴州提督蔣宗漢捐廉修石橋以利行人,橋將告竣尚未加尖,忽大水驟發,坍塌無存。後又於距此橋數丈處修鐵索橋,因兩端扣鐵索岩石不堅牢,仍崩塌。二十六年矢志復修”。“另擇地點鑄鐵索十五條……索長二十一丈四尺,寬九尺。……距水平三十餘丈……至二十七年而橋成”。民國34年被羊群壓斷,後經興仁專署盒關嶺縣府聯合修復。解放後,省交通廳再次維修,並在南岸刻了《維修花江鐵索橋記》;北岸修築了六角亭,並立“護橋公告”石碑,還補修了兩岸驛道,種了榕樹、竹、木等,使之成為旅遊訪古勝地

詩詞贊賦

清人黃漢勛贊曰:
“橫空鐵索系山腰,
儼似揚州廿四橋;
履險如夷通利濟,
徵車那計浪中搖。”
清人福建進士陳士奇又詩曰:
“瘴水春猶早,
炎方日未齊。
虎當官路斗,
猿掛驛樓啼。
繩鎖金沙界,
橋飛乳洞橋。
當年無寶筏,
腸斷夜郎西。”
清人鄒一桂又贊:
“豈徒騎馬似乘船,
鐵索橫橋欲上天。
正是扶風搖不定,
怒濤飛吼起龍眠。”

歷史沿革

鐵索橋下江水洶湧澎湃,河流湍急,明代起曾多次在此架橋,橋未建成即被洪水衝垮。清光緒年間又多次復修,地易三址,三建兩毀,直至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方始建成。橋之北岸新建有六角亭一座,橋南岸為筆立如削的灰白色峭壁,崖上古樹森
森,崖腳古驛道的一長段石壁上有眾多摩崖石刻,上游還有“仙字石”等景觀。為花江大峽谷景區中心景點,也是全國著名的遺存不多的古鐵索橋之一。
花江鐵索橋
清代詩人彭而述有一首題詠花江的詩:“鐵索黑水舊知名,天水曾當百萬兵。試問臨邛持節客,當年何路入昆明?”詩中所寫的“鐵索”指的就是這座花江鐵索橋。從明代開始,政府曾幾次在這一帶建橋,要么被洪水衝垮,要么毀於賊寇。清代光緒年間,軍門蔣宗漢竭力籌款建橋,歷時6年之久,終於建成了這座長71米,寬2.9米,距水面高約70米的鐵索橋。鐵索橋歷經百年風雨,幾經洪水衝擊,抗戰期間又遭日本飛機轟炸,至今依然寒光閃閃,巋然不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