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堤口村

花堤口村,隸屬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位於四間房鄉政府駐地東南5公里處,東和史寨村毗鄰,西與潘寨村接壤,南靠古金堤,北與前趙拐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堤口村
  • 政府駐地四間房村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487
  • 車牌代碼豫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相傳該村村里原居住的農戶多數是花姓人家,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李姓、徐姓兩個家族分別從山西洪洞和山東登州府寧海縣遷來,因為靠著花姓人家,把村安札在金堤北的高地上,且靠近一個便於人們行走的小小的堤口處,當時大堤上長滿了野花,所以取名花堤口,張姓是從洪洞遷到李寨後又搬到花堤口村的,王、潘、韓、董四姓有原來村裡的幾家老戶,也有住親戚落戶的,具體沒有記載,已經無法查證,而村名花堤口一直沿用了下來。

行政區劃

據《滑縣縣誌》載,明洪武初,白馬縣廢,併入渭州。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該村屬仁壽鄉潘張里。清宣統元年(1909年),滑縣改為6鄉16區,該村屬廣通區。中華民國改為區鄉保甲制,該村屬趙拐聯保處。1946年7月,建平原省,該村劃入高陵三區。1949年9月,高陵縣撤銷,該村歸滑縣二區。1956年秋, 花堤口、史寨、李寨合併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南召集鄉。1958年3月,該村屬四間房鄉人民公社,稱大隊,1983年11月,實行村民自治,稱村民委員會,至今為滑縣四間房鄉管轄。

自然資源

耕地1320畝。

人口民族

該村主要有李、張、王、潘、韓、徐、董七個姓氏。人口816人,均為漢族,分4個生產小組,有黨員33人。

歷史文化

茶俗。雖然四間房鄉甚至滑縣一帶都不產茶葉,但村里人招待客人也說喝茶,實際上喝的不是用茶葉泡的茶。有糖的人家,碗裡放些白糖,用水沖給客人喝,叫糖茶;比較尊貴或遠道來的客人,主人家便趕忙給打(煮)荷包蛋吃,叫做雞蛋“茶”,這種荷包蛋不能只打兩個,因為犯了“二蛋”的忌諱,不禮貌,一般是打三個或五個,這才顯得待客厚道;不過現在大多家庭都備有買的茶葉,飯後若飲茶也很有講究,如果客人想繼續喝茶,則要保留杯中的殘茶,主人將繼續倒水;如果客人不想再喝,就將杯中殘茶潑掉,主人就不再倒水了。平日喝開水也是如此,不少外鄉人因不知此俗,往往弄得欲喝不能。
紅白事座次。凡遇紅白喜事都要宴請親朋。宴席上很講究座次,上席(即首席)要給長者或最尊貴的客人坐。一般北方為上席,但要坐得稍偏一些,因正北方是老天爺的位置,要留出來,東方為二席,其餘為下席。有的看桌子縫,橫向桌縫的內側為上席,左為二席。也有看廚房坐向的,廚房門所對的右側為上席。還有看椅子距牆遠近的,距牆近的一方為上,遠的為下等等。 入席前,飯桌上要先擺上酒盅和筷子,筷子要放到酒盅的右側。客人坐定後,依次上菜。每一道菜都要先放到上席的面前,爾後依次從上席往下輪。菜餚一般呈三角形擺放,最後擺成一朵花。每道菜上席賓客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動筷。陪客須等所有的客人吃飽後,才能放筷子。 宴席上如果有魚,上菜時必須將魚頭對著長者或客人。魚頭對著誰,誰要飲酒三杯,然後大家方可動筷吃魚。
婚姻習俗。婚宴是最隆重的宴席,要舉行三天。迎娶當天,男方要設宴招待女方的送客和“歪脖客”(抬嫁妝的,現在為司機等);第二天宴請媒人和送禮客;第三天,新郎新娘回門,女方要宴請新郎。第一天,迎娶。在男方設的婚宴上,女方的主送客(一般是新娘的哥哥)要坐上座,男方不分老幼都為陪客。開宴前,端盤子的先端出“封子”,分放在歪脖客的面前,每人一包,三五元不等,這算是男方對抬嫁妝的人一路辛苦的酬謝。女方的主送客也拿出“封子”送給端盤子的人和廚師,也有酬勞之意,俗稱“下廚禮”;第二天,宴請媒人時,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糖醋熘(或清蒸)鯉魚,取鯉魚跳龍門之意。俗說媒人吃了魚尾巴,嘴快腿勤。宴請送禮客禮儀較簡單,按常規即可。
第三天回門,新郎也要送“下廚禮”。酒菜上齊(多為六葷六素,加糖果、瓜子碟),在場者站起,端起第一杯酒,陪客中的長者用中指蘸酒在桌上點三下或將杯中酒倒在地上一點兒,以示先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後一飲而盡。客人也都像主人那樣,這叫主不端,客下飲。宴間酒過三巡,新郎新娘由司儀領著(新郎執酒壺,新娘端酒杯,司儀提酒瓶)“看菜”。名為“看菜”,實為敬酒。自長輩開始,每人喝新娘三杯酒,誰都不能推辭不喝。客人們一般都不等菜上完,當菜上到十之七八時,客人就要謝絕上菜,以示禮貌,也圖個“富足有餘”。如果等雞蛋湯一端上桌,說明菜已上完。雞蛋湯戲稱“滾蛋湯”,“沒趣湯”。雞蛋湯一端上來,客人們一般不喝,就是說不能自討沒趣。
麥罷回娘家。“割完麥子打罷場,小兩口雙雙去看娘。”就是在每年麥收後,出嫁的婦女都要帶點心同丈夫一起回娘家去。中年夫婦往往不帶點心,而是用籃子裝上雪白的新麥面饅頭回娘家孝敬父母。一般的人家要給爹娘送14 至16 個,大伯和叔叔家各2 至4 個,這表示他家豐收了,並沒有忘記娘家的親人。臨回,娘家還要讓閨女帶回2 至4 個饅頭,叫“壓盒”,表示來回都不空,兩家都富有。不僅如此,而且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送羊”的風俗。流傳著這樣的小曲:“收罷麥子打罷場,閨女?籃去看娘,看娘不光為看娘,要給孩子牽只羊”。在這裡,閨女?饅頭去看娘,一是表示孝敬,二是給娘家送要羊的信號。
五月里閨女看了娘,進入六月,舅舅就該給外甥“送羊”了。所以,古時候一進入六月,鄉間道上就又熱鬧起來了,男男女女的送羊人,有的籃子,有的抬食盒,有的步行,有的駕車,歡聲笑語不斷。說“送羊”,實際上是送一種做成羊形的麵食。婚後的第一次送羊最為隆重。用白面製成羊形麵食24 個(其中大、中、小各八個),其他的小飛禽走獸數量不等。用食盒抬著,上插鮮花,蓋著紅布,送到男家。主家要設宴三頓招待“送羊”人。第一頓有雞蛋、花生米、芹菜、豆腐、酒等(取吉、生、勤、福、久之意);第二頓有白饃和冷盤;第三頓是水餃、雞蛋和豆腐湯。
每年三月三是花堤口村南頂祖師老爺廟會,每逢古會家家戶戶待客,村內大街有集市交易,時有大戲連唱十場。

風景名勝

村內有南頂祖師廟一座。

著名人物

李蘭俊,村黨支部書記。
李蘭芳,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