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花園中的陽光分類:詩詞創作者:路易斯。麥克尼斯
該詩寫得淒婉而冷峻,在抒發熾的熱的感情的同時又保持著清醒的思想。花園中的陽光硬了、冷了,大地組成了密密麻麻的詩行。邪惡用汽笛來傳達,我只有與你在雷電和暴雨中去感激花園中的陽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花園中的陽光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路易斯.麥克尼斯
- 情感:淒婉而冷峻
詩詞原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其它詩作,《愛情靜靜地懸著》,《秋天日誌》,
詩詞原文
花園中的陽光
[英]路易斯.麥克尼斯
花園中的陽光
漸漸地硬了,冷了,
我們不能在金子織成的網中
抓住那分分秒秒;
當一切都已說清,
我們無法乞求原諒。
我們的自由像自由的矛
飛徊它的終點;
大地緊逼著,詩行
還有麻雀都落到了地面;
喔,很快,我的夥伴,
我們將沒有時間舞蹈。
天空真適於高高飛起,
蔑視教堂的鐘聲
以及每一種邪惡的
黑鐵汽笛所傳達的內容;
大地緊逼不停,
我們要死了,埃及,要死了。
再不期望什麼原諒,心兒又一次的硬了,裂了,
但樂意與你——在雷電中
在暴雨下——坐在一起,
而且充滿了感激,因為花園中的陽光。
詩詞鑑賞
時間在流逝,事物在改變,等到什麼也講不清時,卻已無法“乞求原諒”;追求的目的在達到時又回到了地上,也就意味著追求的終結。“大地的緊逼”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地心的引力,在詩中重複出現,顯然是帶有象徵意義的。“我們要死了,埃及,要死了”引用了莎翁的《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暗示著人類在不同時代中重演著同樣的悲劇。 它的引用開闊了詩的時空感。 詩中的形象是具體的、實在的,但在形象的後面又有一種形上學的感覺。因此,此詩的抒情主體仿佛不僅僅是圍繞著個人的機遇在抒情,而是與整個時代的精神氛圍有關。
作者簡介
路易斯.麥克尼斯(1907~1963)英國著名現代抒情詩人,是愛爾蘭詩歌史上的一個巨人,他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現代愛爾蘭詩人。路易斯.麥克尼斯生於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在大學教過書,後來在英國廣播公司任職。早在三十年代,他就與奧頓齊名,並與奧頓、斯潘德、劉易斯合稱為牛津四才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它三人的詩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跌落,但麥克尼斯的詩作卻又有了新的發展。現在他已被公認為奧頓之後最重要的英國詩人。 雖然很難把麥克尼斯劃入什麼現代詩歌流派,但他的詩卻是充滿了現代意識和感性,他的詩的一大特點是理性與情感的交融。他的抒情詩在語言、形式、節奏上讀起來都十分優美,但同時又能蘊含深刻的思想。
其它詩作
《愛情靜靜地懸著》
[英]路易斯.麥克尼斯
愛情宛如水晶一樣靜靜地懸在床頭,
充溢著這寬敞的房間的角落。
黎明的帆桿(?)掠過了,她依然睡著,顯現出
映在紅木台鏡中的花朵。
喔我的愛,只要我能
延長激情之後這一寧靜的時刻,
不是定量配給幸福,而是把這扇門永遠
向世界關著,把它自己的世界關在其中。
但清晨的浪花苦惱於汩汩作響的分秒,
書籍的名字清晰地來到了書架上,
理性挖掘著責任,於是你就會一驚
醒來,開始繼續你自己勞碌的生活。
第一輛列車馳過,窗子一陣陣呻吟
種種聲音將會施加威嚇,你的嗓音變成
其中合拍的一面鼓,昨夜整整一夜
它像樹液,在一株飢餓的軀幹中撫摸下來,
維護著一夜真正的自我。
《秋天日誌》
他的長詩《秋天日誌》自1939年出版以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未得到應有的關注。本論文致力於《秋天日誌》的分析以圖彌補我國對這位詩人研究的不足。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本文將運用後殖民主義觀點,詳述詩人在詩歌中的身份危機及他為尋找完整自我而作的不懈努力。 本文由五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麥克尼斯的一生和他對當代愛爾蘭作家的影響,以及迄今為止學術界對他和他的作品的研究。第二部分介紹了本文所要運用的後殖民主義研究方法並分析了後殖民時期人們所面臨的身份危機,特別是英國的愛爾蘭人這個特殊的群體所經歷的身份迷失,以及生活在此環境中的麥克尼斯無法擺脫的身份危機。第三部分集中探討了麥克尼斯在《秋天日誌》中的身份迷失。詩人無法感知的完整身份和對殖民和被殖民身份的迷惑以及無法定位的時間和地點,都給這首詩帶來了濃厚的迷失氛圍。第四部分分析了麥克尼斯為自己以及他的民族尋求身份所作的努力,包括他對個人及民族精神的尋求和對集體身份的構建,以及他在構建身份中所付諸的行動。第五部分為結論,總括了麥克尼斯及其他流亡作家面臨身份危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