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芮逸夫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溧陽
- 畢業院校:東南大學
- 職稱:教授
個人經歷,青年時期,壯年時期,晚年時期,人物評價,著述目錄,
個人經歷
青年時期
1926年,就讀東南大學外文系(前身為南京高等師範,其後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受到當時民族主義與科學研究的理論思潮影響,相信要救中國唯一的道路是從事科學的民族學研究,親身下鄉從事民族學的田野調查工作。因此芮逸夫在大學時代即立定志向要終身從事民族學的實地研究工作,並多方蒐集資料,研讀有關著作。
1927年,東南大學解散,芮逸夫離校。
1929年秋,任清華大學圖書館之聘任編目之職。
壯年時期
1931年春,先生南下正式就中研院職。
1934年,應外交部之邀約,參加滇緬公路南段界務之會勘工作,在雲南與緬甸邊境停留六個月,並同時探訪少數民族,其所蒐集的邊疆民族之資料甚多,其結果亦寫成多篇單篇論文發表。
1937年,隨歷史語言所遷至雲南昆明,因而開始另一階段工作。在這一段時間,芮逸夫繼續西南少數民族研究,也開始實現他鑽研民族學的初志:從事中國民族的綜合研究,先後完成「中華國族解」,「西南民族的語言問題」,「中華民族的支派及其分布」,「西南民族與緬甸民族」,「西南少數民族蟲獸偏旁命名考略」等論文。
1946年,史語所隨政府還都南京,芮逸夫在這一時期主要從事我國親屬制度的探討,這是以現代化人類學的理論與概念,運用於我國古代親屬稱謂制度之分析,並先後發表了「伯叔姨姑考」、「苗語釋親」、「釋甥之稱謂」、「中國親族稱謂的演變及其與家族組織之相關性」、「九族制與爾雅釋親」、「爾雅釋親補證」等論文。同時先生以邊疆民族專家身份,被推選為行憲前的立法委員,於是面對邊疆問題頗多論著,計發表「行憲與邊民」、「中國邊疆之語言文字及其傳授方法」、「邊疆建設與民族平等的邊疆地方自治」、「行憲與邊疆自治」等論文,刊行於邊政公論等主要邊疆刊物。
晚年時期
1950年,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播遷至台灣,任史語所第四組主任、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
1959年,為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任。 此期研究多與台灣土著民族有關者,這是因為來台初期與台灣民族學的同仁多所接觸與合作,同時又因為負責考古人類學系系務多年,領導研究工作與安排學生進行實習之故。有關台灣土直著族之論亦多在此時期發表,包括瑞岩泰耶魯族親子聯名制與儸倮麼些之父子聯名制比觀,瑞岩泰耶魯親屬制初探,瑞岩泰耶魯族頭目與村長家族世系譜,台灣土著各族劃一命名擬議,苗栗縣泰安鄉錦水村泰雅族調查簡報,民族平等的地方自治與山胞社會等論文。
1964年,卸去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系主任一職。全力從事中國民族,文化與社會的綜合研究,很多全貌性與理論性的論文,都完成於此一時期,此外,若干早期的調查資料,亦於此時期陸續整理髮表。其後,又主持二十三種正史及清史中各族史料彙編之工作,為邊疆民族之研究提供一完整而基礎性的資料。
1978年,五月十九日為先生八十大壽之慶,其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執教的三位學生:喬健、王崧興、謝劍及李亦園先生等人發起編印一論文集以為先生祝壽。並共同署名邀約同學撰文,共同集為一冊「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
人物評價
李亦園先生稱頌先生在這方面的成就:“由此可見,芮先生的編纂該書實有一深遠而嚴謹的理論架構作為主導,以數十年研究中國各民族的豐富經驗和心得,企圖融合人類學與史學於一爐,實為我國學術界開創了新的學術途徑。”
著述目錄
類型 | 題名 | 發表刊物 | 卷期頁碼 | 發表時間 | 後來收入 | 備註 |
---|---|---|---|---|---|---|
專書 | 湘西苗族調查報告 | 史語所單刊 | 甲種 之十八 | 1947年 | 上海印書館印行 | |
專書 | 川南鴉雀苗的婚喪禮俗資料之部 | 史語所單刊 | 甲種 之二十三 | 1962年 | 史語所印行 | |
專書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1972年 | 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 |||
主編 | 人類學 |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 第十冊 | 1971年 | 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 |
主編 | 苗蠻圖集 | 1973年 | 史語所印行 | |||
主編 | 廿三種正史及清史中各族史料彙編 | 史語所史料叢刊 | 甲種之一 | 1975年 | 史語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認識論抉微 | 西洋哲學概論/王平陵 | 第四章 第146-172頁 | 1925年 | 上海泰東圖書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赫哲的語言 |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 第三章 第331-380頁 | 1934年 | 史語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苗族的洪水故事與伏羲女媧的傳說 | 史語所人類學集刊 | 第一卷 第一期 第155-203頁 | 193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西南民族語文教育芻議 | 西南邊疆 | 第二期 第45-53頁 | 193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西南少數民族蟲獸偏旁命名考略 | 史語所人類學集刊 | 第二卷 第一、二期 第113-190頁 | 194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華國族解 | 人文科學學報 | 第一卷 第二期 第133-139頁 | 1942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西南民族的語言問題 | 民族學研究集刊 | 第三期 第44-45頁 | 194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華國族的支派及其分布 | 中國民族學會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 第3-13頁 | 194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西南民族與緬甸民族 | 邊政公論 | 第四卷 第一期 第17-25頁 | 194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伯叔姨舅姑考 | 史語所六同別錄 | 194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重刊於史語所集刊第十四本(1948) 第151-211頁 | |
論文 及其它 | 再論中華國族的支派及其分布 | 民族學研究集刊 | 第五期 第29-40頁 | 1946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苗語釋親 | 史語所六同別錄 | 1946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重刊於史語所集刊第十四本(1948) 第307-340頁 | |
論文 及其它 | 行憲與邊民 | 邊政公論 | 第六卷 第三期 第1-7頁 | 194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邊疆之語言文字及其傳授方法 | 中國邊疆復刊號 | 第三期 | 194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釋甥之稱謂 | 史語所集刊 | 第十六本第273-284頁 | 194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溧陽芮氏宗譜跋 | 1948年 | ||||
論文 及其它 | 記栗粟語音兼論所謂栗粟文 | 史語所集刊 | 第十七本第303-326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僚(獠)為仡佬(犵狫)試證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本上冊 第343-356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雲南西北的山頭人 | 世界文化 | 第二期 第7-12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雲南西北的倮黑人 | 世界文化 | 第三期 第1-5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雲南西南的擺夷人 | 世界文化 | 第四期 第6-11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滇緬邊境的佧佤人 | 世界文化 | 第五期 第6-11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親屬稱謂制的演變及其與家族組織之相關性 | 民族學研究集刊 | 第六期 第23-31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邊疆建設與民族平等的邊疆地方自治 | 中國邊疆建設集刊 | 創刊號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行憲與邊疆地方自治 | 邊政公論 | 第七卷 第一期 第1-5頁 | 194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九族制與爾雅釋親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二本 第209-231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爾雅釋親補正 | 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 第一期 第101-134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瑞岩泰耶魯族的親子聯名制與倮儸麼些之父子聯名制比觀 | 台灣文化 | 第六卷 第一期 第1-8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瑞岩泰耶魯族親屬制初探 | 台灣文化 | 第六卷 第三、四期合刊 第1-10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瑞岩泰耶魯族頭目與村長家族世系譜 | 文獻專刊 | 第一卷 第二號 第55-66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伏羲女媧 | 大陸雜誌 | 第一卷 第十二期 第8-11頁 | 195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囗人考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三本上冊 第245-273頁 | 195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傅斯年先生紀念論文集 |
論文 及其它 | 傅故所長傳略 | 史語所傅所長紀念特刊 | 第1-8頁 | 195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調查與標本之蒐集 | 史語所傅所長紀念特刊 | 第39-40頁 | 195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民族學在中國 | 大陸雜誌 | 第三卷 第七期 第203-206頁 第八期 第251-255頁 | 195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邊疆論文集 第813-821頁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Social Institution in Social Organization | 新思潮 | 第五期 第1-18頁 | 1952年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Social Unit,in Social Organization(1948) | 新思潮 | 第十二期 第125-138頁 | 1952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台灣土著各族劃一命名擬義 | 大陸雜誌 | 第五卷 第五期 第166-169頁 | 1952年 | 日據時代台灣原住民族生活圖譜(1977年台北求精出版印行)第9-11頁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民族的構成 | 大陸雜誌 | 第七卷 第一期 第25-34頁 | 1953年 | 邊疆論文集第468-476頁;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本系標本搜藏簡史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一期 第16-22頁 | 195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民族 | 中國文化論集 | 上冊 第22-60頁 | 1953年 | 中原與文化與台灣(1971) 第261-283頁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印行 |
論文 及其它 | 南詔史略 | 邊疆文化論集 | 下冊 第358-386頁 | 195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蘇俄民族 | 蘇俄研究論集 | 上冊 第81-96頁 | 195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家的功能 | 新社會 | 第五卷 第六期 第1-5,22頁 | 195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Family Systems in Taiwan | Appendix to A.F. Raper's Rural Taiwan | 第288-295頁 | 195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With Chao Shao-hsin |
論文 及其它 | 雲南倮黑體質之研究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五本 第319-335頁 | 195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A.F. Raper:Rural Taiwan--Problem and Promise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二期 第38-40頁 | 1954年 | ||
論文 及其它 | 論中國古今親屬稱謂的異制 | 中央研究院院刊 | 第一輯 第53-67頁 | 195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川南永寧河源苗族親屬制探源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三期 第1-13頁 | 195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Mead, M and Kalas N.:Primitive Heritage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四期 第49-50頁 | 195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山地民俗(一)泰雅族(二)賽夏族 | 台灣省山地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 | 第一期 (中國教育學會及中國教育學會台灣省分會編印) 第4-31頁 | 1954年 | 與衛惠林、林衡立合作 | |
論文 及其它 | 苗栗縣泰安鄉錦水村泰雅族調查報告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五期 第29-43 , 123-127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與何廷瑞等合著 |
論文 及其它 | 親子合一的親屬稱謂 | 中國民族學報 | 第一輯 第45-62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民族平等的地方自治與山胞社會 | 新社會 | 第七卷 第二期 第15-16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文化之失調及其模式重建之趨向 | 大陸雜誌 | 第十一卷 第四期 第123-130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韓國古代民族考略 | 中韓文化論文集 | 上冊 第39-50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李著 中國古代社會史 | 學術季刊 | 第三卷 第三期 第132-133頁 | 1955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Lintion Ralph:Tree of Cultur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六期 第52-54頁 | 1955年 | ||
論文 及其它 | 李著十二版納志序 | 1955年 | 台北正中書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仡佬的族屬問題 | 中央研究院院刊 | 第三輯 第269-309頁 | 1956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民族與越南民族 | 中越文化論集 | 上冊 第117-132頁 | 1956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排灣族研究資料集弁言 |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台大支團人類學研究隊報告 | 首頁 | 1956年 | 救國團台大支團油印本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民族的形成 | 中國文化講義 | 第二講 第1-22頁 | 1956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Wiens H.J.:China's March Toward Tropics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八期 第61-62頁 | 1956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僚人考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八本(慶祝胡適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第727-771頁 | 1957年 | 邊疆論文集第588-614頁;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家制的演變 | 學人--文史叢刊 | 第一輯 第59-64頁 | 195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左傳穆姜之姨子也質疑 | 清華學報 | 第一卷第三期 第1-12頁 | 195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李濟先生在考古人類學上之貢獻 | 教育與文化 | 第十六卷第二期 第3-7頁 | 1957年 | ||
論文 及其它 | 李濟先生在考古人類學上之貢獻 | 教育與文化 | 第十六卷 | 1957年 | ||
論文 及其它 | Termin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iao Kinship System | 史語所集刊 | 第二十九本下冊 | 195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The Similarit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Kinship Terminology to the Omaha Type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十二期 | 195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泰國民族 | 195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Ethnic Groups (of Taiwan) | Taiwan HRAF Mimeograph ed. | 195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唐代南詔與吐番 | 西藏研究 | 1958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釋甥舅之國 | 史語所集刊 | 第三十本 上冊 | 1959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世本記孔子生年月日說質疑 | 史語所集刊 | 外編 第四種 | 196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The Magpie Miao of Southern Szechuan | Social Structure in Southeast Asia | 第二十九冊 | 196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Changtu Huetal:its People,its Society, its Culture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十五十六期 | 1960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釋兄弟之國 | 清華學報 | 第二卷 第二期 | 196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現代文化人類學理論的發展 | 社會學 | 196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書評:Person, T. et al:Theories of Society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十七十八期 | 1961年 | ||
論文 及其它 |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Family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十七十八期 | 196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參加第十屆太平洋科學會議散記 | 新時代 | 第一卷 | 1961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參加第十屆太平洋科學會議續記 | 新時代 | 第一卷 | 1961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The Miao:Their Origin and Southward Migration | 亞洲歷史學者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 | 1962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劉師培著中國民族志序 | 1962年 | 台北中華書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川南鴉雀苗及其家制 | 史語所集刊 | 第三十四本下冊(故院長鬍適先生紀念論文集) 第367-388頁 | 196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邊疆文話概述 | 邊疆論文集 | 第787-795頁 | 1963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國防研究院印行 |
論文 及其它 | 傳記與文化人類學 | 傳記文學 | 第二卷 第三期 第4-6頁 | 1963年 | 什麼是傳記文學(1967)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古代苗人考 | 大陸雜誌 | 特刊第二輯(慶祝朱家驊先生七十歲論文集) 第157-164頁 | 1964年 | 邊疆論文集第562-321頁 | |
論文 及其它 | 苗人考 | 香港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 第二冊 第305-321頁 | 1964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三苗與饕餮 | 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 | 下冊 第571-583頁 | 196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史語所印行 |
論文 及其它 | 我看美國大專學校 | 中外雜誌 | 第二卷 第三期 第7-10頁 | 1967年 | ||
論文 及其它 | The Five Social Dyads as a Means of Social Control with a Review of the Li in Confucianism | 台灣大學社會學刊 | 第三期 第47-58頁 | 1967年 | A Reader in General Sociology (1971) p.324-335;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略評近年英美學人對孔學的看法兼為孔學進一解 | 孔孟月刊 | 第六卷 第四期 第24-30頁 | 1967年 | 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1972) 第487-502頁 | |
論文 及其它 | 僮族的來源初探 | 史語所集刊 | 第三十九本下冊 (慶祝李方桂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第125-154頁 | 1967年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 |
論文 及其它 | 影印正續溧陽縣誌合訂本序 | 1971年 | 溧陽旅台同鄉會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人類學辭典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 序言 | 中國民族學通訊 | 第十二期 第1-2頁 | 1971年 | ||
論文 及其它 | 淺說文化人類學 | 中央月刊革新號 | 第三卷 第六期 第139-145頁 | 1971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談倫理 | 中央月刊革新號 | 第四卷 第八期 第31-36頁 | 1972年 | 中華文化復興論集 (1973) 第五集 第376-383頁 | |
論文 及其它 | 五倫的社會控制觀兼考其起源並論其復興 | 倫理哲學講話 (中央月刊叢書之二) | 第1-8頁 | 1973年 | ||
論文 及其它 | 影印苗囗圖集序 | 中國民族學通訊 | 第十三期 第10-14頁 | 1973年 | 史語所影印 | |
論文 及其它 | Preface to Hsu Ying Li's His Favorite Cook Book Taipei | Valid Cultural Enterprise | 1974年 | |||
論文 及其它 | 二十三種正史及清史中各族史料彙編及引得序 | 1975年 | 史語所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王著唐代南詔與李唐關係之研究序 | 文藝復興月刊 | 第七十二期 第29頁 | 1976年 | 東吳大學印行 | |
論文 及其它 | 賓人成漢李氏非廩君苗裔考略 | 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 | 第93-100頁 | 1976年 | ||
論文 及其它 | 賓人成漢李氏的族屬問題 | 考古人類學刊 | 第三十九-四十期合刊(慶祝李濟先生八十歲論文集中冊) 第1-16頁 | 1976年 | ||
論文 及其它 | 中國民族構成的初步研究 | 社會學論集(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之十) | 第482-506頁 | 1977年 | 丘正歐等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