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施甸縣舊城鄉,地處舊城鄉南邊,距舊城政府所在14公里,到為的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距縣城74公里,東鄰大田壩村,南鄰孟波羅河,西鄰舊城村,北鄰酒房鄉,轄小中山、四爭地、和尚田、芭蕉林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09,鄉村人口1384人,其中農業人口1397人,勞動力人口1058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4人。全村國土面積24.21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豆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67.62畝,人均耕地1.57畝,林地29142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7.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54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67.62畝(其中:水田1192.51畝,旱地975.11畝),人均耕地1.5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9142畝,其中經濟林果19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8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5003.7畝。
基礎設施
2009年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80戶通自來水,有113戶飲用井水,還有116戶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5.89%)。 有30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99%、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1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127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27%)。該村到鄉道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13輛、機車180輛。有效灌溉面積725畝,其中高穩產農田5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0.42畝。2009年全村有139戶建設沼氣池,38戶裝有太陽能,完成"一池三改"的139戶。全村2個自然村通自來水,9個自然村已通電、通路,2個自然村通電視,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0.32萬元,畜牧業收入21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900頭,肉牛356頭,肉羊270頭); 林業收入6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1.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 ,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4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0.41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1戶,共鄉村人口1423人,其中男性703人,女性720人。其中農業人口1382人,勞動力1017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9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67.6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48萬元,有固定資產39.5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芭蕉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舊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3.0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0人,中學生3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該村道路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電力設施落後,導致農民生活水平無法提高。。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爭取項目,逐步改善交通,人畜飲水及電力設施,大力發展核桃、茶葉、蠶桑、蔬菜、甘蔗等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施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