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區志

1923年10月由福建人鄭重編纂出版《煙臺要覽》,1937年初由劉精一、仲紹文、張樂山、 劉雲樓等編纂出版《煙臺概覽》 ,1940年12月由《魯東日報》社編纂出版《煙臺大觀》,均可作為煙臺史觀、煙臺紀略或煙臺觀光指南。

基本介紹

  • 書名:芝罘區志
  • 又名:新編《芝罘區志》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4
  • 區域:芝罘區
基本信息,所獲榮譽,

基本信息

1961年至1962年留下手抄《煙臺市志草稿》 30萬字。新編《芝罘區志》始修於1984年6月,蒐集資料總計25 00萬餘字, 於1994年正式出版。本志編寫範圍為原煙臺市歷史區域範圍,上限為184 0年, 下限為1985年底,個別事物記述斷限適當上溯或下延。全書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記、附錄及後記外,共設33卷,即: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設、黨派社團、政權·政協、軍事、工業、商業、農業、水產、交通、郵電、海關、對外貿易、建築安裝、糧食、財政·稅務、金融、經濟管理、民政、公安司法、勞動人事、文化藝術、教育、醫藥衛生、科學技術、新聞出版、體育、外事·僑務、民俗·宗教、方言、人物。卷下設章、節、目,總計168章、607節。
芝罘區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北、東瀕臨黃海,與大連南北相望。據《史記》記載,秦二十八年(前219) ,秦始皇東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在芝罘奇山北麓增設奇山守御千戶所,並設定狼煙墩台,遂有煙臺之稱。1983年煙臺地區改為煙臺市,原煙臺市改為直轄市區--芝罘區。1986年,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 5個鎮, 143個居民委員會、 117個自然村。1985年,總人口429368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0%,還有回族、滿族、朝鮮族等10個少數民族。全境總面積222平方千米。 地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氣候區。境域屬低山丘陵區,中部高四周低,呈現低山、丘陵、準平原、平原等多種地貌類型。北部海岸分布有類型齊全、形態複雜的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柱等。著名山嶺有煙臺山,為煙臺市的標誌。 海岸線全長65.63千米。主要港灣為芝罘灣,系煙臺港港區。較大島礁17個,總面積1.35平方千米。主要海水生物資源有藍點馬鮫、鮐魚、青鱗魚、黃鯽、鱈魚、梭魚、鱸魚,對蝦、三疣梭子蟹、日本鱘、刺參、櫛孔扇貝、紫貽貝、海帶、裙帶菜等。1985年森林覆蓋率為29.14%,主要樹種有松、槐、桐、楊、蘋果、櫻桃等。 芝罘近代工業始於19世紀中葉,其中葡萄酒、造鐘、造鎖、罐頭等工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形成以冶金、電力、機械、化工、建材、電子、輕紡、食品等工業為主,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張裕名酒、煙臺鐘錶、“三環”掛鎖、“飛輪”罐頭、煙臺絨繡為芝罘5大傳統名產。198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9029萬元。農業主體為城郊型種植業;農副業結構以菜為主,菜果牧並舉。芝罘素以“果鄉”著稱,是中國最早從國外引進蘋果栽培及中國大櫻桃栽培的發祥地和集中產地。煙臺蘋果素有“蘋果之王”美稱,煙臺大櫻桃被譽為“水果之冠”。漁業久負盛名,近海為全國著名的煙(台)威(海)漁場,有魚蝦類100多種。盛產刺參、大蝦、扇貝等海珍品。 1985年,芝罘有高等院校、中學、中專、技校、國小共175所,幼稚園150所,盲啞學校1所。 電影院、劇院、文化宮、少年宮、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12處。海洋水產、醫學、工業、糧油、農林及科技情報等科研機構20餘所。醫院、鄉鎮衛生院、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等256處。體育場(館) 、籃(排)球場、室外射擊場、海水浴場、游泳池等213處,業餘體校1所。煙臺港萬噸巨輪暢通無阻,海運可通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 內聯天津、大連、青島、上海等地。境內有幹線公路4條、支線公路2條、鄉鎮公路24條。藍(村)煙(台)鐵路與膠濟鐵路接軌。煙臺民航機場可與國內主要大中城市通航。 芝罘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依《中英天津條約》闢為通商口岸。曾有英、法、美等17個國家在境內設立領事館或領事代辦處。著名歷史人物有民族實業家、中國鐘錶製造工業創始人李東山。芝罘城區負山面海,山、海、島、城融為一體,風光綺麗,有芝罘島、崆峒島、煙臺山、西山炮台、南山公園等風景遊覽區。 大海是芝罘生長的搖籃,新編《芝罘區志》在自然地理卷中特設定“海域”一章,在軍事卷中,特設定“軍事設施”一章,詳細記述古城池、圩圍、古炮台、烽火墩台、坑道、碉堡、軍用碼頭、軍用機場、軍工廠、軍用倉庫、營房、訓練場等的歷史全貌。

所獲榮譽

新編《芝罘區志》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