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林村

芝林村位於大隱鎮西南7.5公里處,東與本鎮接壤,南臨河姆村,西北界陸埠洪山的大坪地村。芝林村座落於四明山北端余脈的峻岭山岙中,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連綿,山岙彎彎,植被豐富,竹木茂盛,溪流縱橫,泉瀑淙淙。芝林村境域內以白岩溪為中軸,由西向東再轉北,形成之字形,橫貫全境。溪面寬闊,溪底平緩,泉潭連綿,飛瀑壯觀,溪水清澈,常年不斷,自然生態極好。幽谷、溪流、瀑布、景觀誘人,有“浙東九寨溝”之美譽。溪流中水生產品特色明顯,有芝林獨有的南風蛤,有風味奇異的黑芝螄螺。溪邊兩邊山勢雄偉,夾溪蜿蜒,竹密林茂,黛色一片,是一處自然環境優雅,山水神態秀美的綠色世界。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稱,是人們休閒、尋幽、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芝林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面積:9平方公里
  • 人口:1656人
面積,人口,社會經濟,歷史人文,

面積

面積約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8畝,山林面積約16000畝,水域面積500餘畝,

人口

全村473戶,1656人。

社會經濟

芝林村雖屬山區村落,但經濟發展較早、較快、較好,故社會經濟形勢優越,全村人均收入在五千元以上,是山區比較富裕的一個村落。經濟收入中,農業主要以毛竹、林木為主,兼有茶葉等山林特產,工業有服裝、五金、勞保用品、儀器儀表、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200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為三千元。

歷史人文

芝林村歷史悠久,據傳,芝林村已有一千二百五十年左右。依據《孫氏家譜》記載, 芝林村的先祖居住在長安城郊咽喉之地的孫家埭。孫家埭所居住之百姓乃隋末唐初名醫孫思邈的後裔,他們以“耕讀行醫”傳家。後因安祿山起兵謀反,“安史之亂”使孫家埭飽受戰亂之苦,村人紛紛外出避難。其中,有一孫姓郎中流落於古越之地,居住在河姆馮家。後因才草藥進山,來到芝林,她見到芝林山巒連綿,植被豐滿,溪流泉瀑,流水潺潺,氣候溫和,土地濕潤,盛產草藥,地域隱蔽安全,風光秀麗旎旖,是極為難得的棲息之地。於是便攜妻子兒女來此結廬築棚,安身定居。成為芝林村的開山始祖,也就是芝林村孫氏家族的始祖。故而,《孫氏家譜》中亦有“先祖采入林”的記載。當時,芝林取名櫧林,意為林立茂密。清代起改稱芝林。這改名之因是因為當時修櫧林廟時,請慈城書法名家梅調鼎題寫廟匾,梅先生入舊廟時見楹聯上有“采芝入林”之句,便以為此芝此林即為村名,便提筆揮毫,寫就“芝林廟”三字。後人也就約定俗成,開始稱櫧林為芝林,故意有了現在的芝林村名。同時,也有傳說認為這裡氣候適宜生長草藥,盛產靈芝而得名。還有的說是因為橫貫芝林村的白岩溪呈之字形而得名。總之,芝林村村名是因為此處山水秀麗、物產豐富而得名,是一個有著厚重文化底蘊和秀美自然景觀的山鄉古村落。
芝林村在解放前屬東山鄉,土改時為河姆鄉。1956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河姆鄉劃歸大隱。1958年公社化時,歸屬東山管理區,為第十五大隊。1961年以後,一直隸屬大隱鄉(鎮).村民姓氏以孫氏為主,另有茅、徐、羅、王、毛等諸姓雜居。
據《孫氏家譜》記載:現芝林村域原無居民居住,自唐朝天寶年間,慈城有一戶姓孫的郎中遷居到河姆渡馮家。一日,為挖草藥進山,尋得芝林這處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而且盛產靈芝,草藥遍地,便分出一支人來此定居。孫氏居民經過十幾代的繁衍生息,成了現芝林村中最大的一個姓氏居民。這期間,先後有茅氏、毛氏、羅氏、王氏等不同姓氏的居民陸續從外地前來定居,形成了一個較為龐大的山區村落。
芝林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境內有遠近聞名的白岩寺,該寺座落在芝林村西四公里的白岩山麓。據《光緒慈谿縣誌》記載:“宋乾德四年(966)置,原作教院,天聖中賜額,禮部尚書高衡孫請為功德院,嘉慶四年重修。”境內另有一寺,名曰“香積寺”,位於芝林嶺崗間,舊稱“香積庵”,僧心目建。該寺氣勢宏偉,建築樣式獨特。
清鹹豐年間,芝林人孫美皋曾出資重修。於同治八年又重修。現尚存禪房三間。
另有櫧林廟,俗稱芝林廟。位於芝林村東首,祀豐唐御史中丞贈揚州大都督張巡。在芝林,有宋代禮部尚書高衡孫墓,有白岩寺開山方丈古墓。
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年代,芝林村為革命作出過血肉的貢獻,是浙東根據地主要活動場所,有名的抗日村。1940年,為應付日偽對寧波地區的經濟、文化用品的封鎖,由開明紳士李衛初先生出資,選擇地形隱蔽、又有民眾基礎和生產條件的芝林創辦了芝林造紙廠,生產浙東抗日戰爭所需的紙張,一直到1945年部隊奉命北撤為止,為浙東的抗日鬥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芝林村因地處隱蔽的山巒之中,慈南辦事處領導同志經常住在芝林村指導工作。村中也曾隱蔽過數以萬斤計的軍糧,為爭奪軍糧而展開過激烈的戰鬥。同時還湧現初像民兵隊長茅洪雪、運輸隊長孫本良等英勇戰士,也湧現出如孫金和及羅愛菊大媽等模範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