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巖惠濟宮為七開間、兩殿、兩廊、兩護龍的廟宇建築。與其他廟宇十分不相同,乃為芝山巖與惠濟宮的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芝山巖惠濟宮
- 地理位置:台灣芝山岩小山丘上
- 著名景點:芝山巖惠濟宮
- 類別:文化遺址
基本信息,興建背景,三廟合一,整修,特色,
基本信息
興建背景
18世紀中期,大量中國福建南部的泉州與漳州兩地民眾移民到台灣,其中落腳八芝蘭(今 台北士林)的漢人移民,多來自福建漳州府。其中,八芝蘭周圍有一高約50m小山丘,其景色很像漳州芝山,於是漳州人特地將此山丘命名為芝山。
其中,芝山巖的巖就是巖仔,漳州人發音為(giam ah)泉州人發音為(gum ah),本來意思是山洞,後來靠近山邊的廟就都稱為巖仔。1835年刊行的《彰化縣誌》:“閩省漳泉南人謂寺曰巖”。後來,芝山一土丘,因該芝山巖所在,也被稱為芝山巖或芝山岩。
另外,惠濟宮主祀神祇“開漳聖王”又稱威惠聖王,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人,西元669年時隨父領兵進入福建,西元687年陳元光首任漳州刺史,生前對於漳州的開拓與教化貢獻頗大,受到漳州人的崇敬。逝世後,成為漳州人普遍祭祀的主神之一。
三廟合一
芝山巖惠濟宮
1786年林爽文事變,為收無主屍首,該廟於入口處設大墓公(1929年改名為同歸所)安葬罹難的漳州人與泉州人屍體。1840年,八芝蘭人潘永清再於大墓公附近另蓋文昌祠,並於祠內設義塾。1871年八芝蘭舉人施贊隆等人發起,將芝山巖,惠濟宮,兩者合一,並取兩廟名稱合一,稱為芝山巖惠濟宮。當時該廟為兩層樓建築,二樓奉開漳聖王,一樓奉觀音佛祖。
1888年,該廟火災,廟宇多處焚毀。西元1890年,該廟改建為“二進式”廟宇建築,並正式將將芝山巖,惠濟宮及文昌祠等三廟合而為一。新建的芝山巖惠濟宮,前殿奉祀開漳聖王,後殿則上祀文昌帝君( 原在大墓公旁),下祀觀音佛祖,此供奉祭祀的型態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