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消紫丸

芒消紫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主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基本介紹

  • 名稱:芒消紫丸
  • 別名:芒消丸(《普濟方》卷三八六)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 組成:芒消、大黃、半夏、代赭、甘遂、巴豆、杏仁
  • 主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芒消、大黃各四兩,半夏二兩,代赭一兩,甘遂二兩,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

用法用量

上為末,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納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者納少蜜為丸,如胡豆大。百日兒服一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為度。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主治

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附方

名稱:牛黃雙丸
組成:牛黃、太山甘遂、真朱、杏仁、芍藥、黃芩、巴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飲服二丸
主治:小兒結實,乳食不消,心腹痛
出處:《千金》卷五
名稱:牛黃丸
組成:牛黃、附子、真珠、巴豆、杏仁
用法:上五味,搗附子、真珠為末,下篩,別搗巴豆、杏仁令如泥,納藥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藥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九,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一日二次,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當微轉,藥完出者病癒,散出者更服,以藥完出為度
主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
出處:《千金》卷五
名稱:雞骨鱉甲丸
組成:宿烏雞、鱉甲、蜀漆、柴胡、桔梗、人參、芍藥、大黃、黃芩、杏仁、枳實、防葵、白朮、(庶蟲)蟲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豆大。四五歲兒每服二丸,一日二次
主治:小兒羸瘦,腹中有癖,兩脅堅滿,時痛,食不生肌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名稱:茴香散
組成:茴香、蕓薹子、田螺殼、甘草、川楝子
用法:上為末。每服半錢,煎沉香湯調下;木香湯亦得
主治:瘸氣。小兒生下五個月以上至七歲,有結癖在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臍下痛者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形證論》
名稱:牛黃散
組成:鬱金、甘草、巴豆、半夏、白附子、雄黃、硃砂、犀角、乾蠍
用法:上為末。少入麝,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
主治:驚風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水鑒》
功用:壓驚、鎮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