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芒東鎮位於梁河縣西部,面積237.8平方千米,人口3.24萬人(2006年)。轄13個村委會:芒東、幫別、羅崗、翁冷、那勐、戶那、筍子凹、灑塢、清平、小寨子、杞木寨、灣中、平壩。鎮政府駐地芒東村,海拔1060米,距縣城22千米。公路北接梁河縣城,南通州府芒市。
沿革
1961年設芒東區。1969年建衛東公社。1984年改芒東區,1988年改鄉。1997年,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2.5萬,傣族占65.2%,轄芒東、筍子窪、灑塢、戶那、小寨子、那勐、清平、邦別、羅崗、翁冷10個村。2002年撤鄉設鎮。2004年,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25052人,其中傣族16421人,轄芒東村、筍子窪、灑塢、戶那、小寨子、耶勐、清平、邦別、羅崗、翁冷等10個村公所,76個自然村,106個農業社。2005年,原杞木寨鄉的杞木寨、平壩和灣中3個村併入芒東鎮,面積231.7平方千米,人口32467人,轄13個村委會,78個自然村,132個村民小組。
代碼
[郵編]679206 [2008年代碼]533122102:~201芒東村 ~202邦別村 ~203羅崗村 ~204翁冷村 ~205那勐村 ~206戶那村 ~207筍子窪村 ~208灑塢村 ~209清平村 ~210小寨子村 ~211杞木寨村 ~212灣中村 ~213平壩村
附:杞木寨鄉位於梁河縣城東南,距縣城32千米。1972年從大廠公社分出,建杞木寨鄉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區改鄉。1997年,面積57.7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札木寨、水箐、灣中、平壩4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杞木寨鄉,將其轄杞木寨、平壩和灣中3個村併入芒東鎮,水箐村併入遮島鎮。
地理
芒東鎮位於
梁河縣西部,距縣城22公里,是全縣人口最多的鄉鎮,全鎮國土面積為231.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77個自然村,132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鎮總戶數7102戶,總人口32348人,其中農業人口31483人;轄區有漢、傣、阿昌、景頗、傈僳等5個民族,各民族除了共同使用漢語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芒東鎮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平均氣溫13.3攝氏度,年降雨量1242—1490毫米,地勢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600米,地形以山區丘陵、河谷為主。森林面積123292畝,覆蓋率32.84%,有多種經濟林木。全鎮耕地面積56122畝,其中水田25477畝,旱地30645畝,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油菜、茶葉、柑桔、草果。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0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5元,糧食總產量1179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75公斤,蘿蔔壩河縱流壩區,壩區土壤肥沃、平整,是全縣高產穩產的糧食主產區。
農村經濟
芒東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山壩區結合的邊疆農業鎮,經濟落後,農民的科技水平低。全鎮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農村經濟主要來源以農產品為主。
2007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8007萬元,增加1520.46萬元,增長率23.44%,其中種植業收入4727萬元,增長25.73%;畜牧業收入2223萬元,增長157.2%;林業收入266萬元,減少9%;漁業收入226萬元,增長19.11%;工業收入41萬元,減少5.7%;建築業收入47萬元,增長48.51%;運輸業收入163萬元,增長6.47%,商飲業收入57萬元,減少4.19%;服務業收入13萬元;其他收入244萬元,增長103.18%;完成稅收80.7萬元;鎮財政總收入321.7萬元,財政支出3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5元,增長24.12%。糧食總產11790噸。增長1.16%,其中大春糧食產量9709噸,增長8.56%。小春糧食產量1175噸,下降39.62%;人均口糧270公斤,增長87.5%;糧食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水田和旱地轉種經濟作物。
芒東鎮有芒東集貿、那勐集貿、羅崗集貿、杞木寨集貿等4個集貿市場,是全鎮人民的經濟交流中心,促進各民族大團結,使當地農產品推向市場。
種植作物
2007年末全鎮甘蔗種植面積22231畝,農業產量97190噸,入榨量97190噸,草果種植面積1470畝,可收穫面積866畝,乾草果產量12.2噸,茶葉種植面積5175畝,可採摘面積2934畝,產量112.5噸,柑桔種植面積3465畝,產量263噸。
人文地理
芒東,曾有“夷方壩、瘴氣之地”的著稱,田駐地,故名。原名驃賧,公元749年又名蘿必絲莊,元朝為蘿必甸, 清朝為蘿蔔壩,民國年間為蠻東。1958年用字為芒東。位於梁河縣城西部,是山壩區結合的農業鎮。東接大廠鄉和遮島鎮,南與勐養鎮相鄰,北與九保鄉接壤,西與隴川縣護國鄉、盈江縣油松嶺鄉相鄰。地理坐標為北緯24度37分29秒,東經98度11分21秒。距州政府所在地芒市78公里,距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口岸180公里,潞盈路經濟幹線縱穿全鎮境內,處於梁河縣對外開放的前沿。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乾濕季節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242-1490毫米,平均氣溫13.6至19.7攝氏度之間,地勢呈東北向西南走向。
多民族小鎮
芒東鎮歷史文化悠久,素有“民間藝術文化之鄉”之稱,是傣族、漢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雜居的鎮,有美麗而典雅的少數民族服飾;有狂歡的民族節日,如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節、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等等;有優美的歌舞,如傣族的象腳鼓舞、孔雀舞、景頗族的火刀舞、阿昌族的窩羅舞等;有優雅樸素的民居;有壯觀的佛塔和寺廟。民族風俗獨特,有傣族青年男女丟包、阿昌族鵲橋超“臘撒”,阿昌族紅娘——“姻為媒”、傈僳族的蘭花煙傳情等等;民間藝術燦爛,人才輩出,湧現出許多油畫家、書法家、歌舞藝術家。
文化教育
全鎮現有1所中學並設有1所分校,共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48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90人,住校生950人,教職工83人。學校占地39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38平方米,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實驗近900平方米,入學率達到83.5%。在校學生鞏固率達到93.5%。現有國小30所,中心國小設有1所,幼稚園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3047人,其中女生1409人,少數民族學生1852人,占總學生數61%,全部學校占地面積9835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6919平方米,校舍面積中,危房15924平方米,危房急需解決,雨季嚴重威脅著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有1所民辦幼稚園。
基礎設施
芒東鎮是梁河縣山壩區結合的大鎮,轄13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133個村民小組,其中7個山區村委會,6個壩區村委會。總體來看,芒東鎮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山區村,一部分還過著人背馬馱的生活。全鎮60%的村未徹底解決人畜飲水,人民民眾仍然到山溝里挑水,飲水十分困難。主要原因是水源距離遠、項目資金缺乏。13個行政村全部通電,有75%的民眾未能安裝有線電視,信息閉塞。全鎮有7個村委會的交通暢通,有6個村委會的交通為晴通雨阻,雨季基本無法通行。全鎮80%的農田灌溉溝渠時通時阻,雨季來臨,壩區洪水泛濫,嚴重影響農民民眾生產生活。全鎮共有5個自然村村內路面硬化,有72個自然村村內路面仍然是土路路面。有5個自然村建立了村內排水設施。25%的民居為磚木結構,65%的民居我土木結構,5%的民居屬茅草房、叉叉房或土抬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