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冒村

芒冒村

芒冒村位於雲南省孟連縣富岩鄉,駐地離鄉政府10公里,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470戶1856人,其中:勞動力955人,世居佤族和拉祜族。全村實有耕地面積6607畝,其中:旱地5664畝(其中台地1513畝),水田943畝。有豐富的熱區資源優勢,全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以上,是發展橡膠和茶葉產業的理想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芒冒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孟連縣
  • 人口:1856人
  • 耕地面積:6607畝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基礎設施,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2007年度全村糧食總產量70.6萬公斤,人均產糧398公斤;經濟總收入130.7萬元,人均純收入527元。大牲畜存欄736頭,出欄222頭,生豬存欄916頭,出欄480頭。產業發展初步見成效:橡膠種植面積達2500餘畝,茶葉1300畝,甘蔗面積1500餘畝。通過歷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努力,隨著扶貧攻堅的不斷深入,芒冒村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的健康發展,目前,全村各村民小組已實現85%的通路、通電,90%以上的村民小組已飲用衛生水。

農村經濟

2009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94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5.08萬元,占總收入的41.35%;畜牧業收入424.33萬元,占總收入的21.7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11頭,肉牛60頭,肉羊140頭);漁業收入370萬元,占總收入的19%;林業收入58.63萬元,占總收入的3.01%;第二、三產業收入264.3萬元,占總收入的13.57%。農民人均純收入38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為主。

特色產業

全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主要銷往縣內。2009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5.93%。
成長中幼蠶成長中幼蠶

文化教育

芒冒村不設國小,小學生就讀到鎮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中學,村委會距鎮國小200米,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全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3人,其中小學生80人,中學生13人。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村容村貌整治為切入,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通過加強基礎建設、改造農村環境、發展農村產業、創新農村管理機制、改變農村精神風貌,構建和諧富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加強產業建設,確保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1、城邊村。依託地處縣城周邊優勢,大力發展生豬、家禽養殖和反季節蔬菜種植,同時加快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力進城務工,加強勞務輸出,增加收入。2、距城相對較遠的村,利用土地多等優勢在穩定糧食生產和甘蔗種植的同時,重點加大優質經濟林果的種植面積。力爭"十一五"期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17元。
二、加強基礎建設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道路、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在提高通往各自然村道路等級;在不斷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對現有農田灌溉溝渠的修復,提高耕地的有效灌溉率。力爭到2010年,全村耕地有效灌溉率達60%以上。
三、整治村容村貌,美化農民居住的生活環境。培養村民的環保意識和衛生意識,完善村規民約, 積極開展"五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廁、改灶),大力治理"五亂"(即柴禾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糞土亂放、畜禽亂跑),全面清除村莊"髒"、"亂"、"差"。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諧、文明、進步。
三、發展社會事業,推行文明民主。繼續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2010年底農民參合率達100%。加強農民協會建設,維護好農民利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議事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村民會議制度,健全村民"一事一議"的籌資酬勞制度,全面完善和規範村級各項事務管理。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擴大大棚蔬菜種植擴大大棚蔬菜種植
1、城邊村農村大量土地被徵用,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多,就業壓力加大;
2、距城相對較遠的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增收難。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按照鎮上的產業發展思路及產業規劃,結合全村實際提出如下發展思路和重點:
1、城邊村。依託地處縣城周邊優勢,大力發展生豬、家禽養殖和反季節蔬菜種植,同時加快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力進城務工,加強勞務輸出,增加收入。
2、距城相對較遠的村。利用土地多等優勢在穩定糧食生產和甘蔗種植的同時,重點加大優質經濟林木林果的種植面積。
3、按照“一事一議”制度加強以道路、水利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656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656戶通電,有39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7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129.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2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6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48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81.00畝(其中:田1129.00畝,地2552.00畝),人均耕地1.50畝,主要種植水稻 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66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2220.40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23戶,共鄉村人口2537人,其中男性1255人,女性1282人。其中農業人口2537人,勞動力171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4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7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1.60萬元,有固定資產403.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5個,黨員總數73人,黨員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16人。 團員2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