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歸術棗湯是一道美食,主要製作材料有生地、川芎莠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芎歸術棗湯
- 主要食材:川芎莠10克當歸10克白朮20克大棗20克,生地20克白芍藥20克黨參30克茯苓15克
- 口味:甜味
- 功效:月經不調,臍腹皆痛,泄瀉等
方劑用途,方劑介紹,病例,
方劑用途
月經不調,臍腹皆痛,茶飯不思,時而泄瀉,時而堅痛,少腹不仁,四肢無力,胸脅逆氣,心驚憂恚,咳嗽上氣,寢則汗出,脈沉細,面色黑,芎歸術棗湯主治。
心腎之脈俱繫於胞,以血為主的月經因為心陽不足、腎與沖脈失和而不調。火衰則難以生旺土氣,作為先天之腎因傷而衰弱,則不能供精於作為後天之脾,導致挾於心腎之間的脾胃損傷,難以使飲食物化生血氣,也難以供養血氣於沖、任、督、帶四脈,使這奇經之脈亦因虛而不能調和正經之脈。
《素問·骨空論篇》云:“任脈者,……循腹里,上關元。……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胳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脈者,……絡腎,……其少腹直上者,貫胳中央,上貫心。”《難經·二十八難》云:“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靈樞·經筋》云:“足太陰之筋,……上腹,結於臍,循腹里……”因本身為陽中之太陽的心受邪傷而致虛,氣虛則寒。本為陰性之寒,則耗陽氣,陽氣愈虛,其內更愈寒;更寒者,其氣也更虛,氣傷則不能宣通,故臍與腹俱痛。腎為胃之關,胃缺少從腎來之精,亦為不足,腎胃既傷,故其病則如《靈樞·經脈》云:“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靈樞·海論》云:“胃者,……水谷之海,水谷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故患者茶飯不思。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藏精於腎,開竅於二陰。”腎之精與氣已傷,則不能為胃把好關,胃亦因此而傷;胃傷則不能藏好脾氣,也不能把胃陽之氣供之於脾,脾又因腎氣不足而不能供給精氣而更為虛弱。其病變則如《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脾病者,虛則飧泄。”因脾胃之氣已傷,氣不能宣通,故腹部堅痛。腎與肝同源,《靈樞·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挾胃,抵小腹。”腎位居於小腹之內,肝腎之氣已傷,因而小腹不仁。《素問·太陰陽明論篇》云:“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則不得稟水谷之氣。”又,《素問·陽明脈解篇》云:“四肢者,諸陽之本也。”因腎已虛寒,心陽因虛又不能助之,而致四肢無力。
因於心、腎、肺俱虛,血脈不能榮之,寒氣則乘虛而襲之,其病則如《素問·五臟生成篇》云:“驚,有積氣在心中。”《素問·舉痛論篇》還指出:“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因於五臟已虛,氣機不順而亂之於胸,故使心驚憂恚。《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素問·宣明五氣篇》云:“五精所並,……並於肝則憂。”
腎因寒而生之濁氣與沖脈齊並於胸中,心肺之陽衰弱,不能溫煦,故發作咳嗽而上氣。正如《素問·厥論篇》云:“咳嗽上氣,厥在胸中。”
《靈樞·本髒》云:“腎者水髒,主津液,主臥與喘。”《靈樞·衛氣行》云:“衛氣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周。”《靈樞·本髒》云:“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因腎則難於守其津液,衛氣虛則不能充皮腠,密腠理,司開闔,故在人人睡時陰蹺脈盛,陽蹺脈虛之時,其病變則如《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腎病者,……寢汗出。”脈沉小,沉主病在里,《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小者,血氣皆少。”面色黑者,《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色黑,腎氣不衡。’’究其治法,《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寒者熱之,……清者溫之,……衰者補之,……損者溫之。”芎歸術率湯主治。
方劑介紹
【配伍】川芎莠10克當歸10克白朮20克大棗20克
生地20克白芍藥20克黨參30克茯苓15克
萸肉10克遠志10克
【煎服方法】上十味,用清水四碗,煎至一碗,去渣,溫服。忌食生冷、酸味、肥膩。
【方歌】芎歸術棗地參苓,芍萸志面黑虛羸,沉細腹臍胸脅逆,溫補同行調月經。
【方解I本方是處治因五臟血氣虧損之方劑。此為致月經不調,臍腹皆痛,茶飯不思,時而泄瀉,時而堅痛,小腹不仁,四肢無力,胸脅逆氣,心驚憂恚,寢則汗出,脈沉小,面色黑者所用。在使用藥味方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陽為氣,陰為味。味厚者為陰,薄者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者為陽之陰。”又云:“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病情既及五臟,故須兼顧之。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夫五味入胃,谷歸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入心,甘先人脾,辛先入肺,鹹先入於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而增久,夭之由也。”《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又云:“肝病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病者,心欲軟,急食甘以瀉之;……脾病者,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病者,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病者,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
基於此,故方中以川芎為君。《神農本草經》云:“川芎味辛溫,主婦人血閉。”憑其氣味,川芎入通於肺、肝、腎中,溫之以氣;入於肺,溫暖肺陽,使之能司衛氣,並恢復其主肅降和敷布之功能,使這個為髒之長的肺能主周身之氣,並貫通於五臟六腑,三陰三陽,有助於平心驚憂恚。其寒氣不再迫於心陽,使心陽氣下通於胞脈;入於肝,散而補之,它驅散了在經筋中之寒氣,使血氣能回歸於經脈之中,並使氣得以疏泄,使精不逆於肝而再發驚憂;入於腎,益津液以潤其所惡之燥,並行津液於五臟六腑,使衛氣能順出於腎。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故以當歸、白朮、大棗為臣。《神農本草經》云:“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婦人漏下。白朮味苦溫,主止汗。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憑其氣味,當歸人通於脾、心、肝之中,溫之以氣,補之以味:入於脾,補益了脾胃陽氣,使之升降有度,從而能止其泄瀉;血氣充實,臍腹之痛則能終止;脾胃健旺,則能改善食慾,腹堅亦平;脾胃之陽能行於四肢,則四肢有力。《素問·示從容論篇》云:“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淸也。”脾胃之土氣健旺,則可生旺肺氣,則可助以肅降而止其咳嗽上氣;脾胃血氣充盛,則可供之於腎,去調治其不調和之月經,復出其積稽於腹中之衛氣,而與出於其中之營氣並行;入於心,瀉下其邪而使之能主周身血脈,強心陰而生旺脾土之陽,能更好地發揮其主營及榮其色之作用;入於肝,緩急而疏通其血氣,並使血液能回歸於經脈之中,從而平驚憂恚,並使之能主其色。
憑其氣味,白朮人於心、脾、肺、腎之中:溫之以氣。入於心,《素問·宣明五氣篇》云:“五液所化,心為汗。”心主血而為營。《靈樞,營氣》云:“營氣之道,內谷為寶,穀人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故能終止其因寢而出之汗。人於脾,補益脾胃之陽氣,使脾能行氣於三陰,胃能行氣於三陽,並同共能完成對飲食物之吸收、消化和轉運,使營氣能順出於中焦,且使受困於中焦之衛氣能與營氣相隨於上下,出入於內外,更有助於胃中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獨行於經隧之中;人於肺,泄邪氣,使其恢復和加強主衛、主氣的功能與作用。人於腎,堅而補之,使衛氣能夠復出,並恢復其功能,使腎、血、氣能貫通於沖、任、督、帶,溫胞脈,暖胞宮。
憑其氣味,大棗入通於肝、心、脾之中,補之以味,合當歸以調補陰陽血氣之不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使血氣能順利地運行於經脈之中,營衛能相併運行,順利地升降和出人。
此三味,協同川芎,則能加強其調節月經、療臍腹皆痛,茶飯不思,時而泄瀉,時而堅痛,小腹不仁,四肢無力,咳嗽上氣,心驚憂恚,還有朝百脈,和面顏的作用。
以生地、白芍藥、黨參、茯苓、萸肉為佐。《神農本草經》云:“生地味甘寒,主……傷中,除寒熱。茯苓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咳逆。入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止驚悸。白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止痛,……益氣。萸肉味酸平,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
憑其氣味,生地、黨參,入通於脾、肝、心。補之以味。入於脾,調而補之,使氣能行於胸脅,而調和血氣,使之平衡;入於心,瀉之邪氣,補其陰氣,使心陽氣既能下之於腎,又能通於胞宮;人於肝,緩急而調和筋脈,使血氣能運行經脈之中。此三味,能榮灌血氣於沖、任、督、帶,又能通行於臍腹及胸脅。它們協助君臣之藥,能療胳腹之疼痛,胸脅之逆氣,平心之驚憂恚,治咳嗽上氣。
憑其氣味,白芍藥人通於心、脾、肺、腎之中:人於心,強心而益其氣,使心陽能下之於腎而水火相濟;入於脾,助白朮以燥化其因於血氣不足而化生之濕,調和脾胃之氣;入於肺,泄其邪而助以肅降;入於腎,堅其脆弱,補之不足,使協助君臣之藥,能堅補五臟之氣而止痛。
憑其氣味,萸肉入通於肝、心、肺之中,補之以味。入於肝,補益其血氣之不足,將血送給腎作精,且通行於督、沖、任、帶四脈,並能生旺心陽之火,以充實胞脈及胞宮。經筋血足,在其氣的推動之下,就能正常地運行,瀉其邪氣,使之氣能運行於胸、臍及小腹之中;入於心,收斂其因氣血不足而使之外越之陽氣,使之脈通於心及臍,又使心陽能下之於腎水中;入於肺,既能收斂其浮游致咳之肺氣,又能補之不足,有益其主周身之氣,恢復主肅降和敷布之功能。肝氣旺則心火盛,心火盛則能生旺脾土而安中,肺氣足則能將血氣供養於胸脅之中。它協同君臣之藥,則使沖脈盛,任脈通,督脈強,帶脈健,且能治本病之兼證。
以遠志為使。《神農本草經> 云:“遠志味苦溫,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倍力。”憑其氣味,遠志領諸藥氣味人於心中,溫之以氣,使心脈能下於胞宮,通行血氣,以調治其不調之月經。《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心者,為陽中之太陽。”《靈樞·邪客》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故心陽氣足,病則消除,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本方為方劑中之中劑,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
病例
王某32歲幹部初診時間2000年12月
初診
【病因與證候】入夏之時曾犯大熱病,隨後痊癒,但幾個月以來,月經不調,遲早不定。時常覺臍腹皆痛,茶飯不思,時而瀉痢,時而堅痛,小腹不仁,四肢乏力,胸脅逆氣,心驚憂恚,寢而汗出,咳嗽上氣。面色黑,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此為五臟衰弱,血氣不足而導致的婦科病患。在五臟之中,與胞脈有直接聯繫的是心腎。心與腎,是陰陽水火之代表,因為在入夏之時,曾患大熱病,熱已傷氣,因於氣傷,不能溫煦其經脈,經脈則寒,且新生之寒再傷其血。《難經·二十二難》云:“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故在此血氣兩虛的情況下應溫而補之。
【診斷】月經不調(血氣兩虛)
【治法】溫陽益氣養血調經
【處方與醫囑】芎歸術棗湯四副,每日一副,臨睡前服。下次月經來潮時複診。忌食生冷、辛酸、肥膩等物。
複診半月後複診。
【證候】經期正常,量少而淡紅。服藥後上述症狀基本消除。面色稍轉紅。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療效分析】首次服藥已中其病。再析其脈:在此深冬之時,脈本應沉。《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細則氣少。”故知陽氣仍未足。面色黧黑及經色淡紅,則知血虛。
【處方與醫囑】芎歸術棗湯三副,如前法服用。該藥之所以在臨睡之前服,主要原因就是適合病情的需要。病因心腎陽氣不足,而波及於五臟而發作,故當補益其陽氣。然而,體內陰氣之消長,是隨季節變化的。《靈樞·順篇一日分為四時》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曰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夜半人氣人髒,邪氣獨居於身。”因於陽氣不足,在此時服下益陽之藥,則有利於抗衡過盛之陰寒之氣。至於月經病要擇時處治,是因為此時胞脈空虛、易於接受藥物之故。
註:
[1]芎莽:中醫名稱。以四川出產的最好,故以川芎之名為常用。
[2]芍藥:中藥名稱。它有赤芍藥和白芍藥兩種,作者用白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