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蓮(芋葉半夏(獨角蓮的別名))

獨角蓮(天南星科斑龍芋屬植物)

芋葉半夏(獨角蓮的別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角蓮(Sauromatum giganteum (Engl.) Cusimano & Hett.),是天南星科斑龍芋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狀橢圓形,頸部生鬚根;幼葉內卷角狀,先端漸尖,基部箭狀,葉與花序同出;花期6-8月,果期7-9月;因初生時葉片右捲成角形,故名獨角蓮。

獨角蓮中國特有,產於河北、山東、吉林、遼寧、河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至西藏南部,在廣東、廣西也有栽培。獨角蓮喜生山區較陰濕地,耐寒。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土壤栽種。獨角蓮採用根莖繁殖。

獨角蓮在藥用價值方面,性大溫,味甘辛,有毒。具有祛風痰、逐寒濕、定驚、止痛的功效。獨角蓮在經濟價值方面,塊莖可制農藥、用於防治棉蜓、菜青蟲、粘蟲等。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藥用,藥理,美容,釀酒,經濟,保護情況,

植物學史

因初生時葉片右捲成角形,故名獨角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塊莖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狀橢圓形,大小不等,直徑2-4厘米,外被暗褐色小鱗片,有7-8條環狀節,頸部周圍生多條鬚根。
通常1-2年生的只有1葉,3-4年生的有3-4葉。葉與花序同時抽出。葉柄圓柱形,長約60厘米,密生紫色斑點,中部以下具膜質葉鞘;葉片幼時內卷如角狀(因名),後即展開,箭形,長15-45厘米,寬9-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箭狀,後裂片叉開成70度的銳角,鈍;中肋背面隆起,I級側脈7-8對,最下部的兩條基部重疊,集合脈與邊緣相距5-6毫米,
獨角蓮
獨角蓮-葉
花序柄長15厘米。佛焰苞紫色,管部圓筒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6厘米,粗3厘米;檐部卵形,展開,長達15厘米,先端漸尖常彎曲。肉穗花序幾無梗,長達14厘米,雌花序圓柱形,長約3厘米,粗1.5厘米;中性花序長3厘米,粗約5毫米;雄花序長2厘米,粗8毫米;附屬器紫色,長2-6厘米,粗5毫米,圓柱形,直立,基部無柄,先端鈍。雄花無柄,藥室卵圓形,頂孔開裂。雌花:子房圓柱形,頂部截平,胚珠2;柱頭無柄,圓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獨角蓮
獨角蓮-花

近種區別


獨角蓮
枝葉
塊莖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狀橢圓形,頸部生鬚根;幼葉內卷角狀,先端漸尖,基部箭狀,葉與花序同出
塊徑直徑3.5厘米,常有多數小球莖。鱗葉多數,從側芽萌出
花果
花序柄長15厘米。佛焰苞紫色,管部圓筒形或長圓狀卵形
花序柄長7厘米(果期),綠白色,具斑塊。佛焰苞管部長5-10厘米
圖片
獨角蓮
獨角蓮
獨角蓮
斑龍芋

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山坡、水溝旁,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喜溫和濕潤氣侯,能耐寒、耐陰蔽、耐乾旱,沙質土均可種植。
獨角蓮喜涼爽和較陰濕的環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一般的黑壤土、沙壤土、平地、坡地和山地都可以生長,但土壤不宜過粘或過鹼。對前茬作物要求不嚴,糧田、蔬菜地均生長良好。經栽培試驗,林下栽培或葡萄地、果樹地兼作均可獲得高產。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物種,產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至西藏南部。以長白山野生藥用為最佳。遼寧、吉林、廣東、廣西有栽培。

繁殖方法

獨角蓮採用塊莖和種子繁殖,而以塊莖無性繁殖為主,在秋季收穫時,利用球莖四周生出來的小球莖作種栽。小球莖分帶根與不帶根的兩種,帶根的較大球莖栽植後可當年收穫,不帶根的小球莖栽填次年收穫。秋季選留收穫的小種莖,用乾細泥沙分層堆積,貯藏越冬。
獨角蓮一般在4月下旬前後栽植,南方以4月初栽植為宜。在整好的土地上,開1.3米寬的畦,根據地勢情況,可做成平畦或高畦,然後在畦上開橫溝,溝距 22~26厘米,深7~10厘米,每隔7~10厘米栽植塊莖一個,芽嘴向上,每畝施入2000~3000公斤廄肥或堆肥,施入糞肥後,蓋土與畦面齊平,覆土深度4~5厘米,略鎮壓,每畝用小塊莖20~25公斤。
獨角蓮一般在9月下旬採挖,大小分開,將大的除淨泥土和鬚根,曬乾,供藥用,小球莖留作種栽。將小球莖貯放於窖內,窖溫要保持在2~5℃之間。

主要價值

藥用

獨角蓮在藥用價值方面,性大溫,味甘辛,有毒。具有祛風痰、逐寒濕、定驚、止痛的功效。《民間草藥》、《中藥大辭典》記載,獨角蓮球莖供藥用,逐寒濕、祛風痰、鎮痙。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破傷風;治跌打損傷、淋巴結核。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獨角蓮除上述藥用外,對各種疔、毒、瘡、癤均有特殊醫療效果,民間用獨角蓮配藥治療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獨特療效。
異名
野半夏(《江西民間草藥》),犁頭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紅(《泉州本草》)。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乾燥塊莖。
主治
風痰所致中風口眼斜、中風痰壅、半身不遂、破傷風、頭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瘰癧結核、陰疽腫毒辣,毒蛇咬傷、驚風癲癇、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研末服,0.5~1克。內服宜制用。外用生品適量,搗爛外敷。
獨角蓮(芋葉半夏(獨角蓮的別名))
天南星科斑龍芋屬植物獨角蓮
獨角蓮(芋葉半夏(獨角蓮的別名))
獨角蓮中藥材
使用注意
陰虛血虛動風或血熱盛動風者,以及孕婦均慎用,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炮製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雜質。制白附子取淨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日後如起粘沫,換水後加白礬(每白附子100mg,用白礬2m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薑片、白礬粉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乾心,撈出,除去生薑片,晾至六至七成乾,切厚片,乾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薑、白礬各12.5mg。
不適人群
陰血虛中風、內熱驚風及孕婦禁服。
中毒表現
初期為咽喉疼痛、口、舌麻木、煩躁不安、頭暈、流涎、胃部燒灼痛;繼之大量嘔吐、腹痛劇烈、出汗、面色蒼白、脫水、脈弱無力、虛脫、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驚厥;嚴重時,喉頭痙攣。全身麻木。最終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臨床套用
內服宜炮製後用。
風痰壅盛,經脈拘急,肢體不遂者,可與天南星、半夏、川烏等配伍,以加強祛痰通絡之功。
若風邪侵襲面、風痰阻滯經絡,症見口眼歪斜者,可與僵蠶、全蠍等同用,以散風止痙。
痰氣結聚頸項而致瘰癧腫痛者,可用鮮品搗爛塗敷患處;或與半夏、貝母、連翹等同用。
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
配方選擇
治毒蛇咬傷:鮮獨角蓮全草和水少許,杵爛敷傷處。
治瘰癧:鮮獨角蓮全草杵爛,稍加雞蛋白杵勻,敷患處,一日換一次。
治跌打扭傷青紫腫痛:鮮獨角蓮全草適量,同酒釀糟或燒酒杵爛,敷傷處,一日換一次。
(選方出《江西民間草藥》)
頸淋巴腺結核(未破):鮮禹白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每日一次。(《河北中藥手冊》)
面部雀斑、粉刺及白屑風、皮膚瘙癢:白附子、白芷滑石、綠豆研末洗面,6~7方(《新編常用中藥手冊》)
化學成分
塊莖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膽鹼(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纈氨酸(val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亞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櫚酸甘油酯(dipalmitin)。並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藥理

用獨角蓮注射劑治療已感染人型結核桿菌(H37RV)的豚鼠,有一定治療作用。其療效僅差於鏈黴素,與對照組比較效果很顯著。隨用量加大而作用增強。經小鼠、犬、豚鼠實驗表明毒性很低。

美容

體現在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等;並常常用於美容添加劑或防腐劑及護膚品中;白附子性熱主升為陽明之要藥,所以能榮於面。白附子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作用;美容功效有潤膚白面、滅瘢除黑;白附子的美容功效主要是面部美容,可用於用於美白、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很多產品有使用了白附子,常常用於美容添加劑或防腐劑及護膚品中。

釀酒

據民間調查,用獨角蓮釀製,品味清醇獨特,常飲此酒,以及用獨角蓮熬水喝,可防止多種疾病。

經濟

獨角蓮在經濟價值方面,塊莖可制農藥、用於防治棉蜓、菜青蟲、粘蟲等。

保護情況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