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一般指本詞條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奧地利女作家,是中歐公認的最重要文學家之一,曾獲得不萊梅文學獎(1996)、柏林戲劇獎(2002)和萊辛批評家獎(2004)等諸多獎項。 是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6年生於奧地利施蒂利亞州的米爾茨楚施拉格。她的父親具有捷克與猶太血統,是位化學家,母親出身於維也納名門望族。自幼學習音樂,早年攻讀音樂、戲劇和藝術史,六十年代中期以詩歌寫作走上文壇後,著力從事戲劇和小說創作,經常因為作品中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和社會批評意識引發廣泛爭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 外文名:Elfriede Jelinek
  • 國籍:奧地利
  • 出生地:奧地利 施蒂利亞州
  • 出生日期:1946年10月20日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
人物經歷,早年,青年時期,輝煌時期,主要作品,寫作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小說,戲劇,人物影響,社會評價,

人物經歷

早年

耶利內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施蒂利亞州米爾茨楚施拉格市,自國小習音樂,曾在維也納音樂學校獲得風琴師文憑。她的父親具有捷克與猶太血統,是位化學家,母親出身於維也納名門望族。專業的音樂素養賦予她的文學創作很多與眾不同的特色。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耶利內克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管風琴和八孔長笛,後來她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在音樂學習的同時。後來她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她的作品有犀利的社會批判鋒芒,特別是揭露在現代男權社會中女性受到的侮辱和摧殘,她還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戲劇和藝術史。

青年時期

1967年發表了處女作《利莎的影子》。由於她與學生運動有接觸,她的作品中展現出對社會的批評口吻。1970年,她完成了諷刺小說《我們都是騙子,寶貝!》,這一作品與其隨後完成的另一部小說在語言上都充滿叛逆的特點,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標榜的虛假的美好生活。上世紀70-80年代,耶利內克撰寫並發表了三部小說——《做情人的女人們》、《美妙的年代》和《鋼琴教師》,征服了德國讀者。其中,《鋼琴教師》於2001年被導演麥可·漢內克搬上銀幕。

輝煌時期

1998年她榮獲德語文學的最高獎:畢希納文學獎,2002年獲海涅獎和柏林戲劇獎,《鋼琴教師》拍成電影后獲得電影大獎。從溫順的音樂神童到享譽世界的女作家。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10月7日,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得了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
8日,2004年耶利內克在維也納召開記者發布會,正式宣布不會去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我不會去斯德哥爾摩接受該項大獎。”耶利內克解釋自己這一驚人決定時,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原因。她同時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獲得這一大獎。用她本人的話說,在得知獲得這一崇高的獎項後,她“不是高興,而是絕望”。耶利內克表示:“我從來沒有想過能獲得諾貝爾獎,或許,這一獎項是應頒發給另外一位奧地利作家彼傑爾·漢德克的。”

主要作品

作品類別
作品名稱
原文名
年份
詩歌
Lisas Schatten
1967
長篇小說
《孩子,我們是誘耳》
wir sind lockvögel baby
1970
《米歇爾》
Michael
1972
《追逐愛的女子》
Die Liebhaberinnen
1975
《排除在外的人》
Die Ausgesperrten
1980
Die Klavierspielerin
1983
《情慾》
Lust
1989
《死者的孩子們》
Die Kinder der Toten
1995
劇本
《娜拉離開丈夫後發生了什麼或社會中堅》
Was geschah, nachdem Nora ihren Mann verlassen hatte
1979
Burgtheater
1985
《病和現代婦女》
K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
1987
《雲、家園》
Wolken. Heim
1988

寫作特點

作品主題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的作品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出發,回顧歷史,尋找自我,發現自我,表現女性的人格和個性。她反對男權統治,男性話語禁錮了女性的發展,女性在兩性關係中總是處於受壓抑、被損害的地位。她的作品就是要揭露這種表面繁榮昌盛和美好下掩蓋的人性醜陋的一面,揭露在被壓抑,被禁錮狀態下人性的變態和扭曲。因為驚世駭俗的寫作使她成為媒體關注的人物,一再引起極大反響。她時而因為作品中太直接表現階級分析和唯物論觀點而被看作過於激進;時而因作品中的兩性關係描寫被指責為有傷風化。她被媒體稱為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卻又不被一些女權主義人士認同。她除了小說外還寫了不少戲劇,但是有的劇作卻被維也納的劇院禁止上演,耶利內克本人也成為引起劇壇重視的當前重要的劇作家之一。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藝術特色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對她的發展起最重要作用的地方是維也納。專制的母親一心想把她馴化成神童。對於成長中的少女來說這肯定是一種痛苦,但是這給藝術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後來的發展帶來了好處:她接受了精深的音樂教育。直至今天,她仍然在按字面意義彈奏“文字音樂”:在她的手指下,電腦鍵盤變成了鋼琴的琴鍵。她的寫作越來越發展為聯想,沒有哪位同行像她那樣樂意且嫻熟地使用雙關語和文字遊戲。在她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作品中,多處留下印跡,但由於缺乏約束,有些作品成為平庸之作。

小說

耶利內克征服德國文學界的是小說《作為情人的女人們》、自傳體小說《鋼琴教師》等,這些小說在各自的框架內通過不同的問題表現了在這個無情的世界上,人們所面對的暴力、屈服、捕食與掠奪。她還展現了娛樂產業如何滲透人們的意識,使人們被階級偏見和性別壓抑所麻痹。耶利內克的全集給傳統的敘述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欣賞園地。創作於1983年的《鋼琴教師》就是心理敘述的傑作:尖刻,露骨,乃至無情。它讓受到傷害的和傷害別人的人物躍然紙上。從那以後,描寫施虐受虐狂也成了一種文學類別。由於涉嫌色情文學,小說《情慾》(Lust)也曾一躍成為耶利內克的暢銷書。隨著公眾的興趣漸漸消退,後來對這部作品的每次檢驗都表明以前的判斷是錯誤的。性語言和消遣文學的模式只不過是耶利內克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已:通過展示情慾被暴力扭曲使人們變得沒有情慾。在《情慾》這部小說之中,耶利內克將她的社會分析進一步擴展為文明的本質性批判:認為對女性的性暴力就是我們的文明的真實模式。這個主線貫穿了其後的作品,只是語氣似乎緩和了一些。
《鋼琴教師》《鋼琴教師》

戲劇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一直寫戲劇,同時———她不是完全沒有理由地———把自己看成非傳統的劇作家。通過越來越有力地拒絕傳統戲劇的規律性,她成功地寫出了越來越優秀的舞台作品。前提自然是有一位能保持原著風格的導演。耶利內克通過其層次豐富的劇本文字首先提供了表演素材、獨特的語氣和人物台詞。多年來,耶利內克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喜愛的題材一直沒有變化,用一個總的主題來概括就是“對人的破壞”。她甚至不怕使用玩世不恭的措詞,當然這只是為了揭露現存世界的玩世不恭。

人物影響

耶利內克用德語、英語和法語創作了多部作品,體裁多樣,從散文、詩歌、小說、劇作到影視腳本等,不拘一格。她的作品在歐洲頗具影響,小說《情慾》和《死者的孩子們》在德國一度成為暢銷書。由於不少作品涉及女性話題,女性讀者對她的著作情有獨鐘。她被認為是那個年代奧地利文學創作的領路人,並因在德文創作方面的貢獻而獲得了海涅希博爾獎。2004年耶利內克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她由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人。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現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現場

社會評價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宣布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布告中說,授予耶利內克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她用超凡的語言以及在小說中表現出的音樂動感,顯示了社會的荒謬以及它們使人屈服的奇異力量。”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耶利內克獲獎後,德國“文學教皇” 賴希·拉尼茨基說了幾句話,一句是:“又一個德語女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66年詩人奈莉·薩克斯(Nelly Sachs)是第一位];另外一句是,“她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非常激進、非常極端的女作家”。他的評價非常中肯。
奧地利的總統、總理等也出來講了一些讚揚的話。但文化部長說的話,他稱諾貝爾文學獎是耶利內克個人的榮譽,而不是國家的榮譽。因為耶利內克是個非常叛逆的人,對奧地利社會批判特別多,所以官方基本上將她定位為“給奧地利政府抹黑之人”。更激進的是奧地利一個評論網站,直接就以“淫穢、褻瀆神靈、粗俗”為題批判耶利內克。
但耶利內克從來也不是個循規蹈矩的女人,無論在政治上,還是文學上,她都爭議極大。她是奧地利最著名的左翼作家和女權主義分子,其小說《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由於被拍成了轟動一時的法語電影———其主演伊莎貝爾·於珀說,此乃“電影史上最奇異的性愛場景”———因而成為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其中極端的性暴力描寫,令人觸目驚心。因此《紐約時報》的書評人角谷美智子曾於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批評耶利內克在這部小說中譁眾取寵,蓄意製造驚人效果,而且,她對維也納人陰暗心理的過度描寫也不真實。
甚至一些極右分子視耶利內克為死敵,自由黨曾在1996年的競選中,公開指責她的作品低下和背德,該黨的競選海報上印著這樣的話:“你想要耶利內克……還是想要藝術?”
官方對授予這位公認的國家敵人諾貝爾獎作出的反應表明,奧地利的社會現狀有些奇特。國民議會議長安德烈亞斯·科爾表示,他“為她和奧地利感到高興”。國務秘書弗朗茨·默拉克也強調,耶利內克為奧地利豎起了一面“對於我們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