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艾斯克薩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喀什市東南郊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簡介,考古發現,歷史,
簡介
考古發現
本世紀初,法國人伯希和曾到此實地勘測,據其所繪圖紙標示,此城當時所存遺址,只余北面和西面兩段土築城牆,北牆長287米西牆長205米,牆基厚約7米。城的平面近似一梯形,占地總面積近200畝。古城南為克孜勒河,東為吐曼河,正在兩河交匯之處,地勢高敞,水源富足,是建城設堡的好地方。清鹹豐年問,徐松來此考察時尚見有人居住。
歷史
10世紀中期,喀拉汗王朝在喀什噶爾引進伊斯蘭教。996—998年間,于闐佛教政權進攻喀什噶爾,當地以諾古特熱布特長老為首的佛教徒趁機發起武裝暴動,占據喀什噶爾城南部艾斯克薩城堡。喀拉汗王朝發動反擊,與佛教軍隊會戰於今疏勒縣與英吉沙縣交界的阿拉甫流沙地帶,王朝大汗陣亡,王都失守,佛教軍隊將王朝大汗首級高懸於艾斯克薩城頭之上示威。999年喀拉汗王朝在帕米爾以西的主力部隊再度反攻,擊退于闐軍隊,奪回王都喀什噶爾。佛教徒據守艾斯克薩城作最後抵抗。喀拉汗軍從上游切斷克孜勒河與吐曼河,城中只得掘井汲水;又改用地道戰術向城內掘洞,又被城中守軍挫敗。圍城5個月後,城堡被喀拉汗軍攻克,諾古特熱布特長老隨於闐佛教軍隊逃往于闐。喀什噶爾的佛教勢力自此宣告消亡。艾斯克薩古城是喀什噶爾本土佛教與伊斯蘭教爭奪更替時期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