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拉尼的瘋人院
- 作者:畢莎羅
- 創作時間:1885年
- 尺寸:73×60.5cm
- 材質:布 油彩
- 館藏處:格勒諾布爾美術館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作品:《艾拉尼的瘋人院》
作者:畢沙羅
年份:1885年
材質:布 油彩
尺寸:73cm×60cm
館藏處:格勒諾布爾美術館
創作背景
《艾拉尼的瘋人院》是被塞尚視為老師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的作品。艾尼拉是畢沙羅1884以後定居的地方。印象派畫家對作品的題名並不十分在意,常取自傳統地名,或強調作品表現的某一特定的紀念地。
那時候、或者說是法國的瘋人院大概不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大概也不是一個馬馬虎虎收容精神病人的地方。梵谷在瘋人院度過了他創作的最後一次高峰期,許多畫家也都以瘋人院為題材創作了不朽的畫作。
作品賞析
《艾拉尼的瘋人院》,看起來那天的光線較平,不容易產生印象派擅長的、令人心憾的光影效果。而它的構圖具有印象派在19世紀末那個時期的特徵:畫面重疊,空間較少,給人以沉悶和神秘的感覺。這種色彩又被畫面的熱烈明快、對比強烈的色彩打破。明亮的綠色,鮮艷的黃色、桔紅色和淡淡的紫色交織在一起,通篇沒有傷感,反而似乎在預示前景的蓬勃。
畫面前方橫著的護欄是線條,似乎又是靈動的旋律,它在高更和塞尚的一些作品中也似曾相識。這些護欄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護欄就會捏一張。
《艾拉尼的瘋人院》是畢沙羅運用“點彩”手法創作的,色彩既有對比又有隱隱約約的和諧,表現出了房屋和農村的和諧一致。
作者簡介
畢沙羅(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托馬斯島,1903年卒於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早年在西印度群島父親經營的貿易機構中任職,後到巴黎學畫。G.庫爾貝和C.柯羅對其繪畫風格的形成影響較大。他不滿意學院派藝術,注重革新。作品中描繪的農民形象和農村景色,表明他思想接近空想社會主義,並把印象主義運動看作是同社會保守勢力鬥爭的方法之一。代表作《瓦桑村的道路》、《農婦與手推車》、《馬鈴薯的收成》、《蒙特瑪德大街》等,摒棄沙龍傳統畫風,注意空氣、光線和瞬間效果。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他避居英國,後回法國蓬圖瓦茲定居。這其間研究英國畫家的作品,畫風發生變化,他以短小快捷的筆觸,明亮的色彩,描繪戶外的景色。印象主義畫派所舉辦的歷屆展覽,他都積極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