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艾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西華縣
- 下轄地區:45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394
- 著名景點:中皇山女媧廟
- 車牌代碼:豫P
概況,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發展狀況,
概況
艾崗鄉位於西華縣西北部,距縣城22公里,東與紅花鎮接壤,西與鄢陵縣陶城鄉為鄰,北與扶溝縣古城鄉相連,南靠穎河,與逍遙鎮、西夏鎮隔河相望,並與黃橋鄉毗連,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22個村民委員會,45個自然村,119個村民組,4.07萬人,6.04萬畝耕地。
艾崗鄉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靠穎河,清流河縱貫西南部,土質肥沃,為西華縣小麥、棉花生產基地鄉之一。
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重點發展了以苗里崗、陵頭崗、都城崗、麥莊等為主的日本黑大豆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2萬畝;以潘南、潘北、木寨、艾崗、蘇橋為主的辣椒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以半截樓為主的越冬花菜種植面積達到800多畝;以侯橋、關莊、鐵爐、紙房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依靠全鄉優越的生產條件,2006年小麥、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發展到6000多畝,優質小麥面積發展到8000多畝。
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全鄉基本形成了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水果冷藏等為主的經濟體系。2002年以來,全鄉就發展固定資產8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16個,其中100萬元以上的8個,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6個。2005年,由鄭州萬方棉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的艾崗棉花加工廠建成投產。棉花加工已形成群體優勢。
小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鄉所在地建有“昆都小商品市場”“清流河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三個,正逐步朝著建設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的新型艾崗集鎮邁進。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通訊暢通,全鄉22個行政村都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自1987年起實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修通了45個自然村之間的公路,總長72公里,成為周口市第一家實現“村村通柏油路”的鄉鎮;2006年重修的紅-白公路主幹線東連周鄭公路,西接開龔公路和漯雙公路。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設有國中2所、國小13所;衛生保健工作健康發展;民眾文化工作卓有成效,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艾崗鄉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靠穎河,清流河縱貫西南部,土質肥沃,為西華縣小麥、棉花生產基地鄉之一。
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重點發展了以苗里崗、陵頭崗、都城崗、麥莊等為主的日本黑大豆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2萬畝;以潘南、潘北、木寨、艾崗、蘇橋為主的辣椒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以半截樓為主的越冬花菜種植面積達到800多畝;以侯橋、關莊、鐵爐、紙房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依靠全鄉優越的生產條件,2006年小麥、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發展到6000多畝,優質小麥面積發展到8000多畝。
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全鄉基本形成了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水果冷藏等為主的經濟體系。2002年以來,全鄉就發展固定資產8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16個,其中100萬元以上的8個,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6個。2005年,由鄭州萬方棉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的艾崗棉花加工廠建成投產。棉花加工已形成群體優勢。
小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鄉所在地建有“昆都小商品市場”“清流河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三個,正逐步朝著建設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的新型艾崗集鎮邁進。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通訊暢通,全鄉22個行政村都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自1987年起實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修通了45個自然村之間的公路,總長72公里,成為周口市第一家實現“村村通柏油路”的鄉鎮;2006年重修的紅-白公路主幹線東連周鄭公路,西接開龔公路和漯雙公路。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設有國中2所、國小13所;衛生保健工作健康發展;民眾文化工作卓有成效,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歷史沿革
解放後,歸第二區管轄。1965年從紅花人民公社析置艾崗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
艾崗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三崗(陵頭崗村、苗里崗村、都城崗村)為革命紀念地,為抗戰期間中原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豫東特委”所在地,是當時鄂、豫、皖邊界15個縣、市抗日鬥爭的指揮中心。
周口市西華縣艾崗鄉
該鄉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潘崗村東南有漢潘乾墓,明王都堂墓和漢代墓遺址。陵頭崗村、都城崗村有文化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蘇橋村出土的30萬年前象牙化石,長3.94米,為國內所僅有,現存縣文化館。
經濟發展
全鄉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靠潁河,清流河貫穿西部,土質肥沃,為西華縣小麥、棉花生產基地鄉。2001年小麥種植面積5.7萬畝,棉花4.2萬畝。多年來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幫助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2002年發展以西瓜、辣椒、冬瓜、棉花套種為主的立體種植2萬餘畝。種植蘆筍、日本黑大豆、日本大蘿蔔、越冬花菜、反季節辣椒、食用菌、棉花良種繁育等高效農作物1萬餘畝,發展凱特杏、油桃、布朗梨等精品果業2000餘畝。全鄉22個行政村,已建成棉花良種繁育村2個,西瓜、蔬菜專業村5個,柳編專業村1個,養豬專業村2個,養雞專業村1個,養羊專業村2個。
近幾年來,艾崗鄉黨委、鄉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理出了“以工強鄉、以商富民、農業突破、集鎮帶動”的經濟發展思路,重點實施了以農業、企業、科技文化、公共設施為主的幾十項重點工程。經過全鄉乾群的不懈努力,經濟結構調整得到了好的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高。2001年鄉財政收入455.3萬元,保證了全鄉幹部、職工、教師工資的正常發放和各項事業的正常開展。
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全鄉基本形成了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水果冷藏等為主體的經濟發展體系。僅去年以來,全鄉就發展固定資產8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6個,其中100萬元以上的3個,棉花加工業已初步形成群體優勢。
招商引資工作向縱深發展。2001年10月從省經貿廳引資120萬元興建的綜合養殖場,目前各項基建項目已基本完畢。5月初已開發出魚塘36畝,投入鯉魚、昌魚、草魚3萬多尾,種植蓮藕36畝;2002年初,從鄭州引資300萬元興建的棉花加工項目,6月份投資協定已經簽定,目前投資資金基本到位,建設已經起步。
發展狀況
近幾年小集鎮建設步伐加快。疏通了艾崗鄉主要街道的下水道,栽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組織了專門的環衛隊,規範了市場。2002年以來,新建“昆都小商品市場”“清流河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三個,徹底改變了“馬路市場”的弊端。全鄉正著力建設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的新型艾崗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