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球望遠鏡

色球望遠鏡

色球望遠鏡又稱李奧太陽望遠鏡,指用某一單色光觀測太陽色球層活動現象的望遠鏡。色球層的亮度比光球層微弱得多,平時淹沒在光球的光輝里,用普通的光學望遠鏡無法觀測。而太陽輻射中某些譜線中心的光主要來自色球層,這些光成的圖像即反映色球的狀況。如果在望遠鏡中加入雙折射濾光器,只透過這些譜線近旁頻寬0.25~0.75單色光,便可得到色球的單色像。觀測色球最常用的譜線是氫線(H2,6563埃)和電離鈣線(Ca+K,3934埃;Ca+H,3968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色球望遠鏡
  • 外文名:Chromospheric telescope
  • 類型:光學望遠鏡、太陽望遠鏡
  • 又稱李奧太陽望遠鏡
  • 觀測對象:太陽色球層
  • 常用譜線:氫線、電離鈣線
特點,研製歷程,光學原理,

特點

色球望遠鏡是用某一單色光觀測太陽色球層活動現象的光學望遠鏡。色球層的亮度比光球層微弱得多,也比白晝天空背景暗弱。平時,用普通光學望遠鏡只能觀測到光球,無法觀測色球。如果在望遠鏡的光路中加一具雙折射濾光器,只透射色球譜線的窄帶(頻寬0.25~0.75埃)單色光,在成像焦面上便得到色球的單色像,既可以用目視,也可以用照相方法觀測。常用來觀測色球的譜線是氫線和電離鈣線。色球層精細結構的望遠鏡,物鏡口徑一般大於25厘米,太陽像直徑10厘米以上,膠捲上只記錄局部日面資料。在每幅照片上除記錄色球像外,一般還同時拍下時間記號和用於光度定標的階梯游標。有的色球望遠鏡上還附帶普通的望遠鏡,以便同時觀測光球。

研製歷程

1891年美國天文學家海耳發明了太陽單色光照相儀,其原理是採用狹縫和色散元件對太陽像掃描,首次獲得太陽的Ha色球像。
法國天文學家李奧1930年研製成功日冕儀.並首先在沒有日食的條件下獲得了日冕照片。1933年李奧發明了雙折射濾光器,1939年他將其裝入太陽望遠鏡光路,建成第一台“太陽色球望遠鏡”,該望遠鏡可不用掃描而直接拍攝太陽色球照片,從而淘汰了太陽單色光照相儀。

光學原理

讓觀測波長單色光通過按特定方向磨製和具有一定厚度的雙折射晶體(水晶或冰洲石等),分成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具有一定光程差的兩種偏振光(尋常光和異常光),光程差等於雙折射率(尋常光和異常光的折射率之差)和厚度的乘積。然後再經過一塊按一定角度放置的偏振片便發生干涉.出射光是亮還是暗由光程差決定。如用以觀測波長為中心的、有一定頻寬的光入射,則透過率成為波長的周期函式,而周期大小與光程差成反比.光程差大一倍.則周期小一半。這樣由一塊晶體和一片偏振片組成了濾光器的一個“級次”。根據上述原理,採用周期成等比級數的幾組級次疊加起來,可使得最高級次的透過率只保留少數幾個波峰,最後再用一般濾光片將旁邊的濾去,只剩下中間一個。雙折射濾光器的透過帶可以窄到0.1 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