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叛逆:野獸派

色彩的叛逆:野獸派

午後,溫暖的陽光透過婆娑的樹影和帷幔,浸潤過芬芳的薰衣草花香,投灑在身上、衣裙和點點斑駁的角落,品著淡淡幽香的下午茶,翻閱起沁著淡淡幽香的書簡,開始那迷人的藝苑之旅吧…… 《藝苑下午茶叢書》全力打造權威的藝術賞析名篇,截止目前共推出西方繪畫賞析類25種,本書《色彩的叛逆:野獸派》就是其中的一種,介紹了:馬蒂斯的藝術活動,現代藝術的啟蒙與發掘,論野獸派及色彩表現,形色簡約的藝術與裝飾,高度人文與裝飾的尼斯成就等內容。 《色彩的叛逆:野獸派》由蔣長虹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色彩的叛逆:野獸派
  •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ISBN:9787530864432
  • 作者:蔣長虹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鑫三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在《色彩的叛逆:野獸派》一書里,編者蔣長虹儘可能全面地將野獸畫派及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們的藝術追求及逸聞趣事呈現給廣大的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品味出那多姿多彩的真諦,讀出思想,品出文化。

圖書目錄

色彩的叛逆
第一章 馬蒂斯的藝術活動
第二章 馬蒂斯早期的繪畫馬蒂斯談話錄——關於野獸主義即野獸派名稱的得來
第三章 馬蒂斯早期的藝術實踐
第四章 現代藝術的啟蒙與發掘
第五章 《畫家筆記》里的藝術觀點
第六章 論現代派於傳統
第七章 論肖像畫
第八章 畫家論其素描的筆記1939年
第九章 論野獸派及色彩表現
第十章 精確並非真實
第十一章 形色簡約的藝術與裝飾
第十二章 非馬蒂斯時期的抽象與實驗
第十三章 高度人文與裝飾的尼斯成就
第十四章 同魯·瓦·德的談話
第十五章 英國著名藝術史學家和美學家羅傑·佛萊對馬蒂斯作品的研究
第十六章 馬蒂斯論塞尚的《三浴者》
第十七章 用兒童的眼光看生活
第十八章 同雅克·蓋納的談話
第十九章 黑是一種彩色
第二十章 大念珠小禮拜堂
第二十一章 證言
第二十二章 論符號
第二十三章 論書籍裝幀
第二十四章 論模特兒
第二十五章 剪紙藝術的獨白
第二十六章 剪紙藝術的輝煌時期
第二十七章 馬蒂斯的雕塑
第二十八章 馬蒂斯論雕塑
第二十九章 馬蒂斯的藝術成就
第三十章 馬蒂斯年譜

文摘

馬蒂斯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是沿著兩個不同方向發展的偉大藝術家,早年他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于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游》他說:“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
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係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衝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群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喀拉蚩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年)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年)等作品中見到。儘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為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噁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卡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煉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1905年秋季沙龍上,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這幅畫外,還有兩件:《開著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熱情洋溢的強烈色彩似乎已經掙脫冷酷的外形的束縛,比高更、莫羅和貝爾納更加前進了一步。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他畢生的作品,包括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品,無不貫徹了這種精神。例如《紅色的調和餐桌上》、《彈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濕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黏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裡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P9-12

序言

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恬淡地泡一杯濃茶,慵懶地靠在休閒椅上,翻開一本具有清新藝術氣息的書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滋味,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有人說,藝術如同生活一樣,是一本打開的書,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讀法,自然也就有一百種感受。正如品茶要品出滋味一樣,讀書也要讀出品味。品味藝術,感悟人生,總不免有所感觸,或長嘆,或欣然,感觸愈多,收穫愈多。
從一部書籍,可品味人生,無論這世間事物如何變化,只有藝術,才是最有品賞價值的,而品賞出來的藝術真諦,更是永恆的,它教導人們用藝術的眼光去探究世界;用藝術的眼光去品味人生。
在書里,我們以一個個藝術流派和活生生的藝術家們的藝術追求及逸聞趣事,儘可能全面地呈現給廣大的讀者,通過閱讀品味那多姿多彩的真諦。相信在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畫家和流派中,讀者自會有自己的一番仁智見解。因為我們相信,從書本中可以讀出思想,從敘述中則可以品出文化。
全書力求從文化藝術普及的角度入手,使人們在不經意間瀏覽了從愛琴海的古希臘到亞得里亞海的義大利;從阿爾卑斯山麓的德國、奧地利,到具有濃烈狂放和浪漫氣息的西班牙和法蘭西;從恬靜理智的英格蘭到寬廣豪放的俄羅斯……
通過這一系列的藝術之旅,使我們感受到:藝術來自藝術家的靈魂,它並不羞於面對富於挑戰的文化,也不試圖去匹配社會的標準。藝術是藝術家們要傳遞的思想,儘管有時在外人看來並不是完美的。
藝術家是生命傑作的創造者,他們用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來書寫人類文明的華彩樂章。他們為人類生命世界帶來了光明和歡樂、夢想與希望,為我們的精神創造出了廣闊的自由生存空間。
當下,無論在世界還是中國,人們迫切需要心靈得到某種補給,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藝苑下午茶叢書”具有令人難以忘卻的濃郁茶香的味道,使得我們在匆忙、煩瑣和躁動的生活間隙中,得以品味藝術的美妙和真諦,從而近距離地感受到藝術的力量和無窮魅力。
鄧國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