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都中學

良都中學

中山市良都中學位於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中山市重點僑鄉——南區。學校初創於1956年,辦學歷史上經過三次合併和較大規模的布局調整,2003年由原良都初級中學和南區職業中學合併後更改為現名。學校現有教職工70人,學生1226人,24個教學班。校園占地面積1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實驗室、電腦室、電子閱覽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科級活動室、心理諮詢室等功能場室配備齊全,校園總體布局合理,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現代化程度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市良都中學
  • 校訓:愛國、愛校、自律、自強
  • 創辦時間:1987年
  • 類別:公辦學校
  • 現任校長:李遠雄
  • 所屬地區:廣東中山
  • 主要獎項:廣東省一級學校
學校資源,硬體資源,師資,辦學思路,教育科研,學校文化,學校特色,辦學宗旨,理念,辦學策略,價值追求,責任意識,學校精神,校 訓,校 風,教 風,學 風,校 歌,領導作風,標 志,校 像,思想基礎,標 語,學校前景,

學校資源

硬體資源

良都中學硬體資源亮點凸現。南區黨工委、辦事處一直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視教育投入,為改善辦學條件累計投資2千多萬元,進行兩期學校擴建工程,修建了健身廣場、體育館、400米標準塑膠運動場,給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台,千兆校園網進入每一個課室、功能室,為每一位任課教師配備了一台高性能的筆記本電腦,使學校各項硬體指標都達到或超過省一級學校的標準,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大力開展新課程改革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
良都中學2010年6月景良都中學2010年6月景
2013年年底,開始進行第三期的校園擴建工程。

師資

·良都中學師資隊伍朝氣蓬勃。
著名教育家、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曾說:“大學之大,非大廈之大,乃大師之大也”。在所有的教育資源中,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師資隊伍的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學校擁有一個務實進取的領導班子與行政隊伍,師資隊伍富有朝氣、充滿活力,教師平均年齡35歲左右,其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的教師占80%以上,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最佳化教師隊伍;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培訓的力度,提高教師素質;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考評激勵機制,激發教師活力。師資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師德水平、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爭先恐後、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譬如:語文教師郭小玲,想學校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管理上獨當一面,教學上獨具風格,深受同行好評和學生喜愛,連續三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先後多次被評為中山市優秀教師、南區優秀教師,並與學校原初三年級級長劉祖達雙雙被評為中山市模範教師;2014屆初三級級長萬里紅老師熱愛學生,主動承擔班主任工作,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做學生思想工作細緻入微,所任教的班級多次被評為文明班集體,萬老師本人也先後多次被評為中山市優秀班主任、南區優秀班主任;英語老師徐勝良,2004年從華中科技大學調入我校,憑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和勤學苦幹的精神,徐老師很快地適應並很好地勝任本質工作,成功完成了由一個大學教師向一個國中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學成績顯著,她輔導的學生在國中英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徐老師本人先後獲得國中英語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稱號和中山市國中英語錄像課比賽一等獎,等等。
這樣的事例在良讀中學還有很多,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已初步形成,優質的教育有賴於優秀的師資,這正是學校未來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依託和重要保證。
良都中學威城路良都中學威城路
良都中學

辦學思路

·良都中學辦學思路明確清晰。
良都中學領導班子在加強理論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教育的自身規律,提出了“學生第二、教師第一,關注差異、面向全體,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以教師的發展帶動學生髮展,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打造可持續發展學校”的辦學思路。並以此為基準,分別提出學校德育、智育和管理思路。
①德育思路:確立大德育觀,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關懷和培養學生,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
②智育思路:強化學生主體意識,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促進質量整體提升,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
③管理思路:教育先導,管理跟進;分級負責,層層落實;樹立管理即服務的思想,堅持他律與自律相結合,形成嚴謹、科學的“閉環管理”體系,促進學校管理進入規範有序的良性循環軌道,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自律”,“學會共處”。
思路引領出路、目標激勵鬥志,明晰的辦學思路與明確的辦學為學校健康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有效激發了全校師生為之奮鬥的動力。
·教育教學初顯崢嶸。
在南區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在區教科文衛辦的直接指導下,學校遵循既定的辦學思路,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中考上線率、優秀率穩步上升,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屢獲佳績,辦學水平迅速提升。學校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和主題活動比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他們分別獲得廣東省中學生創意物理實驗展評一等獎,中山市中學生現場作文創意大賽一等獎,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獲集體一等獎,中山市中學生“泰山杯”男子籃球賽冠軍,中山市交通安全知識競賽第一名等不俗佳績,累計獲市級以上獎勵160多項。學校先後被評為中山市文明單位,中山市實驗室建設管理優秀學校,中山市“五·四”紅旗團委,中山市禁毒教育示範學校,中山市素質教育綜合評估優秀單位,並於2004年高分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的評估驗收,成為當時全市僅有的三所省一級國中之一。

教育科研

·良都中學教育科研方興未艾。
教育科研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是改進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綜合實力的助長因子。學校本著以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課題、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研究重點、以教學反思和行動研究為主要手段的校本教研指導是想,大力倡導並積極引導老師們開展力所能及的教學研究,特彆強調要經常以問題的眼光、研究的態度反思日常教育教學現象,努力發現並設法解決業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日常教育教學及其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立即進行分析研究,採用短、平、快的方法加以解決,做到立竿見影,直接有利於提高即時的教學教育質量。如,課堂上,如何以學生為本;如何搞好早讀,怎樣加強活動課的管理;如何做好課間操;怎樣發揮“班務日誌”的作用。通過研究與探討,不斷改進方法、增強實效。學校要求每個教職工每學期完成“教育科研五個一”:學習一本理論專著,參加一次科研活動,研究一個科研專題,承擔一堂研究型公開課,撰寫一篇科研論文。
學校教師在國家級、省級以及市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0餘篇,正式出版論文集1部,學校現有國家級課題1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核心分課題信息技術與素質教育實施研究子課題《基於網路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研究》,市級課題2個,區級課題8個,校級課題8個。此外,在落實課程計畫的基礎上,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學生髮展特點,積極探索並開發校本課程,已開發了《良都文化》、《心理自助餐》、《學生禮儀教育讀本》等校本課程,為學校的德育科研與實踐教育增添了一抹亮色。

學校文化

校名中的“良都”二字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良都,香山縣(中山市前身)所轄諸都之一,即今日南區。南區良都一脈相承,是著名的僑鄉,良都人有著愛國愛鄉,勤勞勇敢,平和有禮,自強不息,務實創新的精神;良都,古稱良字都,唐宗時已是居民聚居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具有許許多多的名史、名事、名景、名物及樸實的風俗民情;良都,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曾湧現出南宋民族英雄馬南寶,中國“空軍之父”楊仙逸,中國百貨業先驅馬應彪和中國民族工商業巨子郭樂等鄉賢英烈;良都,乃香山文明之主源,具有“崇文昌教,作人雅化”的人文思想,擁有優良的文化教育傳統。良都中學承繼良都文化,培育文明良中人——愛國愛校自律自強(校訓),塑造學校文化品牌,把學校辦成僑鄉教育名牌,導入CI戰略(組織形象識別戰略),建構了良都的“CI系統”——理念識別系統(MI)、行為識別系統(BI)和視覺識別系統(VI)。

學校特色

辦學宗旨

學生全面發展,師生共同成長

理念

教育理念:在教育中享受生命
辦學理念: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其終身發展的教育
管理理念:營造富有激情的精神家園

辦學策略

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質量立校、 特色興校、品牌強校

價值追求

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崇尚一流,追求卓越

責任意識

學生利益高於一切,學校形象重於泰山

學校精神

奮發、奉獻、求實、創新

校 訓

愛國、愛校、自律、自強

校 風

立志、尚德、文明、守紀

教 風

身正、身教、愛生、愛崗

學 風

尊師、勤學、探索、力行

校 歌

良中之歌

領導作風

團結、進取、民主、服務

標 志

校旗校徽校服
校徽校徽

校 像

主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陽”
良都中學

思想基礎

中山市良都中學教育教學服務工作規則
中山市良都中學學生文明禮貌八項注意
中山市良都中學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標 語

①學生全面發展,師生共同成長
②承繼良都文化,創新現代教育,打造良都品牌
③要讀書,來良都

學校前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良中人將秉承“崇文倡教、作人雅化”的僑鄉文化精神,奮發有為、求實創新,走內涵發展之路,不斷開拓教育教學新局面。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與教學效益,銳意改革、奮勇開拓,積極穩健地向我校既定的辦學目標闊步前進。
教學樓全景教學樓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