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分

良莠不分

莠:狗尾草,植株形態和穀子十分類似,在剛長出來的時候,和穀子的幼苗很難區分,故有良莠不分的說法。

形容好苗和野草混雜在一起不好分辨,比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也喻水平高低不一樣,濫竽充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莠不分
  • 外文名:Don't throw out the baby with the bathwatch
  • 拼音:liáng yǒu bù fēn
  • 出處:《清史稿·吳傑傳》
  • 反義詞:涇渭分明
  • 解釋: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
出處,相關成語,成語資料,示例,

出處

·趙爾巽《清史稿·吳傑傳》:“馭夷長策,當先剿後撫。未剿遽撫,良莠不分。兵至,相率歸誠;兵退,復出焚掠。”
事例:馭夷長策,當先剿後撫,未剿遽撫,~。兵至,相率歸誠;兵退,復出焚掠。 ★《清史稿·吳傑傳》
同義詞良莠不一良莠混雜 良莠不齊 黑白不分
反義詞:涇渭分明

相關成語

成語資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好壞不分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近代

示例

◆李士鈞衝著孫亮一指:“皆因你是非不明,黑白不辨,良莠不分!本不應該說出我的過去,既是老仙長吩咐,李英遵命就是。”李英這才備敘前情。(民國·小說·雍正劍俠圖
◆人皆烏合,來去無恆,一弊也。兵皆缺額,且充雜差,二弊也。里居不確,良莠不分,三弊也。攤派刻扣,四弊也。新式槍炮,拋棄損壞,五弊也。營壘工程,不知講求,六弊也。(二十五史·清史稿)
◆今以英人不遵法律,輒將恭順之各邦,一例峻拒,未免良莠不分。設各邦票問何辜,臣等即礙難批示。且自英人貿易斷後,他國頗欣欣向榮。(民國·小說·清朝秘史)
◆未剿遽撫,良莠不分。兵至,相率歸誠;兵退,復出焚掠。層巒疊嶂,我師轉運為艱。夷族因利伺隙,倏起倏伏,使我猝不及防。(二十五史·清史稿)
◆湖北牧令多不得人,其已被擾者卅余州縣,元氣傷殘,而良莠不分;其未被擾者卅余州縣,官仇民而民且仇官。夫吏治之不修,兵禍之所由起也;士氣之不振,民心之所由變也。(清·小說·湘軍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