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牧署

良牧署於永樂年間建,至清朝仍沿襲舊制,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還保留其建置,前後經營近300年,其領地遍於順義西北部廣大地域,又不屬地方政府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牧署
  • 建造時間永樂年間
  • 經營時間:近300年
  • 領地:遍於順義西北部廣大地域
名稱由來,歷史記載,明史,碑刻,

名稱由來

衙門村西北廣大地域為良牧署種糧養畜之地,衙門村鄰近的馬坡、北上坡等村,當年草木茂盛,曾是牧馬的場所。馬卷、荊卷等村原為圈馬之地,如馬卷原為馬圈,後逐漸成村,諧音今名。官志卷為養豬羊之地,志書有記載。順義西北又有“忻州營”、“稷山營”、“絳州營”、“紅銅營”等許多帶有山西地域色彩的村莊。明初,為發展生產,明朝政府曾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順義西北這些村落當為明初移民,專為良牧署耕種土地,生產糧食。經長期開發,域內人民繁衍生息,村落遍布,形成日後的格局。

歷史記載

明史

據《明史》載:良牧署隸屬上林苑監。職掌監督指揮領地內的“養戶”,耕種糧食,飼養馬牛豬羊等牲畜,供宮廷祭祀饗宴之用。良牧署四周築有城牆,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內建有大堂二堂後堂,設施齊全。

碑刻

衙門村舊有一良牧署碑,此碑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後立,由翰林李蒙撰記,大意為:此地遠接居庸,鄰近京都,為邊境告急必經之所。以往因北方掠犯邊庭,郡縣官吏人民多受其殺傷搶掠之苦。所幸皇天威震,奪虜之魂。但居安思危,慮患預防,命署丞修築堡垣,建廳舍,使官民有所倚托而絕憂患。由此可見,良牧署除有管理轄民耕種養殖的作用,並且還有抵禦外敵的作用。明萬曆年間,因此地設良牧署,又是舊縣衙所在地,故稱“衙門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