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地村,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萬全鄉下轄行政村,位於將樂縣西部、萬全鄉之北端一隅,海拔400餘米,其西與泰寧縣開善鄉余際村緊鄰。村莊三面群山環繞,林竹繁茂,溪水潺潺,是一個田園牧歌式的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地村
- 村落屬性:行政村
- 所屬政區: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萬全鄉
- 村域面積:2平方千米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村落歷史
據村內保存的《梁氏族譜》記載,“玉祥公因避難,於宋皇祐辛卯(1051年)徙居西鄉良地放坪(上良地),六傳至彥三公,始遷居下良地”。上良地的清嘉慶十三年(1809)梁氏合族公立“梁氏發源祖屋基”石碑,以及下良地的宋、元、清三代祖墳等,均可作為千年村史的實物佐證。
地理環境
良地村位於將樂縣西部、萬全鄉之北端一隅,海拔400餘米,其西與泰寧縣開善鄉余際村緊鄰。村莊三面群山環繞,林竹繁試婆跨茂,溪水潺潺,是一個田園牧歌式的傳統霸阿擊村落。
主要景點
- 文武廟
文武廟,又名文昌閣,後增祀關公,遂更名文武廟。始建於明末,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坐西燥估拘南朝東北,由承擔汽姜院坪、八字形門樓、迴廊、拜亭、兩層殿閣、附屬建築等組成。通面闊15米,總進深25.6米,總占地面積378平方米。一層供關公,二層供孔子。
-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又名裕啟堂,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建,坐西朝東,由主座、上、下廳合院式建築、前部院坪與兩側過街門樓、兩側附屋以及前部弧形吊腳樓倒座、倉房等組成。通面闊23.34米,通進深26.57米,占地面積588.1平方米。
- 緒蜒厝
緒蜒厝,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座西北朝東南。依山而建,視線開闊,氣勢宏大。由門頭房、院坪、上下兩廳合院式主座、左列花廳、右側兩列橫屋、後部半圓形圍壠、右院牆外附屬建築等組成。通面闊53.54米,通進深29.04米,占地面積達境端嫌1094.19平方米。
- 月山公屋
月山公屋,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坐西北朝東南。由右前側門道、上下兩廳合院式主座、右後側書房、左後側藏書閣等組成。通面闊22.77米,總進深17.71米,總占地面積362.15平方米。
- 後恢穀倉
後恢穀倉,建於明清時期,構築在村溪西岸最佳台地上。大量穀倉集中建在一起,為福建罕見。這些穀倉分為三類:一是單體單層式穀倉;二是上、下層雙層式穀倉;三是民居之內的穀倉。穀倉前一般圍有院牆,僻有禾坪,倉內隔有高大的木櫃式穀倉。
- 水尾木廊橋
水尾木廊橋,始建於清初,鹹豐七年(1857年)修建,跨良地溪備霉而建。為單孔木伸臂梁廊屋橋,橋身西南-東北走向,寬22.4米,深3.84米,占地約97平方米。橋屋高4.27米,橋內朝來水方向,在廊橋中集中建有六個神龕,一個集靈宮,供奉如來、真武帝、媽祖、許真人、蕭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區十分罕見。
歷史文化
良地村曾出過清代著名理學家梁彣。梁彣,號月山,精於求學,思路開闊,著有《月山遺書》、《近思齋問答》、《四書解說》等著作23卷。是一個由廊橋、家廟、祠堂、古厝等各類古建築組成的古村落。村中,民居依山而建,或用石頭壘砌地基,或用木頭撐起吊朵炒端提腳樓。
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良地村被福建省愛衛辦列入“福建省衛生村”擬命名公示名單。
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良地村被福建省愛衛辦列入“福建省衛生村”擬命名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