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岩龍隱

艮岩龍隱

艮岩龍隱是宜章八景之一,現中夏公園內,其水至澄清,常有魚如在鏡中游弋,流入下岩而向外流出,猶如蜿蜒盤旋而出的銀龍,故取此景觀為“艮岩龍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艮岩龍隱
  • 地理位置:宜章
  • 類型:公園
  • 特點:水質清澈
宜章八景之一。現中夏公園內。是八景唯一開發的景點。
艮岩在縣城南二里許。與“蒙岩”一樣,同是被宋淳熙縣令吳鎰發掘,因其有上下二岩,且兩岩兼重,酷似卦象中的“艮”目,故取岩為艮,取泉名亨泉。水自上岩(又稱其為響岩)深洞中流出,其深不可測。水至澄清,常有魚如在鏡中游弋,流入下岩而向外流出,猶如蜿蜒盤旋而出的銀龍,故取此景觀為“艮岩龍隱”。自宋以後,幾經修葺,遂組成一組壯美的景致。主景在上下二岩:
上岩(響岩)上有左右兩個洞口猶如人的二目。岩洞被藤葛瑤草遮掩,洞內漆黑而且深遠。洞中涼風習習,泉水轟鳴,叮噹作響,十分悅耳,惟聞其聲,不見其水。是“艮岩龍隱”中的又一奇觀。有知縣唐鳴鐘在其旁建有“響岩亭”,以供遊人休息,並欣賞泉水音樂。(後至光緒年間,江西平江訓導、南關街人李澤泮又捐資修葺,同治二年“1863”宜章知縣、廣西麻維緒曾撰寫一聯,並請當時著名書法家、道州何紹基書寫,並以燒磁裝修於板上,懸於亭柱上,其聯為:“洞有蟄龍,兩泒神淵作雨;峰疑靈鷲,千章古木奇雲。”)
下岩(艮岩)洞口上方石壁上橫篆楷書“艮岩”二字,洞內高有觀音大士神像。右側鑿有水溝,響泉之水流入皮處,沿溝而出洞去。此處泉水又取其名為“亨泉”。上下二岩石壁上,篆有自宋代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文人墨客的題字、詩文,數不勝數,可謂是宜章書法、篆刻的寶庫,堪稱無價之寶。
艮岩之前方,由岩水流出築有一池,水清見底,清澈冷冽築有石堤,可供當地居民取水、洗滌之用。更可觀者,池中建有一水榭,形似龍舟,水流其下,遊人可涉水而至其中,猶如人在行舟之中。盛夏到此,涼風習習,暑氣不侵,心曠神怡。
明代弘治年間(約1488-1505)有杖錫和尚到此,因愛艮岩神仙寶地,即四處化緣募捐,在艮岩前側方修建一寺廟,名為“艮岩寺”。
整個艮岩景觀由此組成,是宜章縣內外人士遊覽、休息的極好之地。鄧尚書作詩道:
復碗沉沉水不瀾, 墨去漠漠老龍蟠。
海門一竅蓬壺近, 石窟千盤瑪瑙寒。
澗草翠灑風乍斂, 岩花紅惹露初乾。
髯翁早為商霖起, 頻念斯民稼穡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