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相控陣雷達

艦載相控陣雷達

2004年12月28日中午,北風呼嘯的巴倫支海西部海面上,荷蘭皇家海軍的“普羅文森”號防空型飛彈護衛艦正在高速巡航。這艘剛剛服役兩年的新艦是荷蘭皇家海軍信息化海戰的先鋒艦—LCF型防空護衛艦首制艦,此時該艦正在廣袤的北大西洋上進行著一項非常重要的艦載防空作戰試驗。

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技術,主要種類,各國情況,

實驗過程

“普羅文森”號乘風破浪駛入試驗海域,氣氛開始緊張起來。突然,遠方空中有可疑目標向“普羅文森”號護衛艦襲來。幾秒鐘後,艦載防空/反導作戰系統迅速進入迎戰狀態。高聳的全封閉金字塔形前桅桿上,“阿帕”(APAR)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四扇平板形天線一邊用電子掃描波束緊緊跟蹤

實驗結果

目標,一邊在進行水平搜尋和半天頂立體搜尋,以防出現新的威脅。瞬時,只見發射井裡火光一閃,“標準”—2飛彈立刻噴著火焰騰空,直撲來襲目標。艦載“阿帕”相控陣雷達指引飛彈逼近目標,很快,天空中火光一閃,“阿帕”雷達提供的殺傷效果評估掃描回波表明,艦載防空飛彈準確命中目標……據外電報導,這次“普羅文森”號飛彈護衛艦的海上實彈防空演習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用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第一次在實戰環境中用於制導實彈發射,並取得圓滿成功,從而標誌有源相控陣新一代雷達技術已開始步入21世紀信息化海戰的實用階段。

技術

與時俱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
有源相控陣雷達脫穎而出。現代高科技給整個雷達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使以相控陣技術為基礎的新體制雷達應運而生。其未來發展趨勢是:大功率集成式電真空管發射機向分散式固態發射機過渡;無源陣列向有源陣列過渡;空饋式曲面型天線向平板式甚至共形式輕型天線過渡;功能單一型向模組化多功能型過渡。
電子對抗能力全面提升。面對未來海軍作戰由遠洋向近岸水域轉變的趨勢,水面艦艇所面對的威脅與實戰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對艦載相控陣雷達來說,偵測淺灘、急流、礁石、島嶼、海岸線陸地、叢林等複雜地形的雜波干擾目標,要比空曠大洋上探測同類目標困難千百倍,所以能有效地對抗各種反輻射飛彈帶來的威脅,也成為確保艦載相控陣雷達生存和有效運用的必要前提。
適應隱身作戰的新需求。隱身艦艇除了在外形上要達到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要求外,更需要嚴格管制本身艦載設備的各種電磁波的發射,以避免敵方由於接受到艦艇發出的電磁波而探測到艦艇的方位。故需要採取以降低峰值功率、編碼擴展頻譜、削減波束旁波瓣等“雷達低截獲機率技術”,使敵難以捕捉到相控陣雷達的發射信號,或由於信號太微弱而無法判定雷達載艦的準確位置。
拓展偵測彈道飛彈新領域。由於海基反彈道飛彈系統較陸基系統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遠程機動部署能力,故升級艦載雷達性能以有效地偵測彈道飛彈,並引導防空飛彈實施有效攔截,已成為艦載相控陣雷達拓展套用範圍的時尚領域和改進焦點。

主要種類

新一代艦載相控陣雷達爭奇鬥豔
美國AN/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該型雷達是美國海軍“宙斯盾”艦隊防空飛彈系統中的固定式電掃描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能夠自動搜尋和跟蹤多個目標、制導飛彈,並能夠邊掃描邊跟蹤。AN/SPY-1雷達為一無源相控陣雷達,其對高空目標最遠偵測距離可達450千米,能同時追蹤200個以上的目標。
法國“阿拉貝爾”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阿拉貝爾”三坐標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工作在I/J波段,能夠探測60千米遠的小型目標和100千米遠的大型目標,最大跟蹤目標數為136個,可同時對其中10個目標進行作戰。第一台“阿拉貝爾”雷達裝備在2001年4月服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用於控制垂直發射的“紫菀”飛彈。

各國情況

英國“桑普森”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據報導,英國較早時就著手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基礎研究工作,“桑普森”雷達是早期MESAR雷達的技術改進型,預計2005~2006年正式裝艦服役,擬裝備於新一代通用護衛艦(CNCF)等,預計到2009年,將生產35部該型雷達。
義大利EMPAR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該型雷達具有三維對空警戒和搜尋、多目標跟蹤和飛彈制導功能,能夠跟蹤其半球使命範圍內的168個優先目標,並同時與其中50個目標進行交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