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衛星通信裝備

艦艇衛星通信裝備,利用衛星通信手段實現與其他平台之間通信的艦載設備。

利用衛星通信手段實現與其他平台之間通信的艦載設備。
艦艇衛星通信裝備可實現艦艇編隊內、艦艇編隊間、艦艇與才嘗烏屑岸基指揮所及艦艇與飛機之間的通信,包括話音、戰術數據、指揮文電、圖像的雙向傳輸及通播信息的接收。艦艇衛星通信裝備的裝載平台處在不斷移動的狀態之中,其天線具備快速跟蹤衛星的能力。具有覆蓋範圍廣、通信距離遠、通信容量大、業務種類多、可靠性高、可雙向優質通信、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等特點,是戰略、戰術兩用的軍事指揮、情報、勤務信息的重要傳輸手段。
艦艇衛星通信裝備是軍事衛星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衛星通信系統由通信衛星和地球站組成,地球站包括中央站、跟蹤遙測站、監控管理站及眾多的固定式和移動式用戶站。艦艇衛星通信裝備屬於移動式用戶站設備,包括水面艦艇站和潛艇站兩種。①水面艦艇站衛星通信裝備。安裝在航空母艦、巡洋艦、編隊指揮艦、驅逐艦、護衛艦、登入艦、補給船、尋厚旋偵察船等艦船上,主要功能是實現與岸站指揮所通信,必要時也可與其他站型設元淋芝備通信。通信業務有話音、數據、電傳報、通播和GPS信息報告等。水面艦艇站設備由甲板上的室外設備和艙室內設備組成。②潛艇站衛星通信熱廈少裝備。安裝在潛艇上,實現與岸站指揮所通信,必要時也可與其他站型設備通信。通信業務有話音、數據、電傳報、傳真和GPS等,還有專用潛艇站主動取報方式的潛岸快速報通信。潛艇站設備也由室外設備和室內設備兩部分組成。簡要工作過程是:用戶將各種電信號送至艦艇衛星通信設備的發信端,變成適合所有通信體制的射頻信號後發向衛星;衛星接收後經過處理再發回地球,衛星天線波束覆蓋區內的地球站均可接收,經相應的逆變換後提取出發給本站的信號,通過傳輸線路分送到有關用戶。
主要包括發射機、接收機、天線和終端設備。發射機和接收機工作在UHF/SHF/EHF頻段,工作方式主要有頻分多址(FDMA)、時分多址(TDMA)、碼分多址(CDMA)。艦艇衛星通信天線主要由天線組和伺服系統組成,主要功能是接收/傳送信號和跟蹤衛星。衛星天線備盛通常具有較高的增益,其尺寸和式樣根據其作用和頻率範圍的不同而各有差異。天線伺服系統用於調整天線的俯仰角,使天線具備對衛星的快速跟蹤和捕捉能力。艦艇站終端接口是一個多功能的多業務處理設備,可以連線多種終端,完成電話、電傳及數據等業務。
1965年,“晨鳥”對地球靜止衛星(“國際通信衛星”Ⅰ號)和蘇聯“閃電”Ⅰ號對地球運動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衛星通信進入實用階段。美國隨後發射的“國防通信衛星”“艦隊通信衛星”等系統,是早期的軍事通信衛星系統;1992年,又發射了用於付槓酷試三軍綜合通信的“軍事星”(MILSTAR)系統。同時,霸乃市英國、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分別將“天網”“納托”等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發展到第四代,艦艇衛星通信裝備也得到相應發展。艦艇衛星通信裝備的發展趨勢:使用多種頻段,根據需要在UHF、L、S、C、Ku和Ka等頻段中選用不同頻段或其組合;開展高速大容量戰略衛星通信系統與小容量戰術衛星通信系統的結合,以達到功能和使用上的互補性;根據作戰需求建立相對獨立的專用網路;採用先進技術體制,以提高通信性能,增強抗干擾、抗截獲能力;改進提高(天線)設備性能,減小體積重量。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