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式拖拉機是裝有船體,適合在水田中牽引農機具進行作業的拖拉機。船式拖拉機是我國獨創的為解決深泥腳田作業的水田動力機械,利用機-船結合方式使得機組滑浮在有自由水的土壤表層、驅動輪提供驅動力,實現了在湖田、冬水田或沼澤地等深泥腳田的順利作業。 船式拖拉機解決了輪式、履帶式拖拉機難以在深泥腳水田作業的難題,具有很多優點,但其行走機構—驅動輪滑轉嚴重,船體滑行阻力大,造成機組牽引效率低,嚴重製約了船式拖拉機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式拖拉機
- 外文名:ship type tractor
- 工作場地:存在自由水的土壤表層
- 別名:機耕船
- 起源:中國
- 特點:裝有船體
簡介,結構組成,性能特點,整體設計要求,船體形狀設計,驅動輪布置,
簡介
船式拖拉機又名機耕船,屬於中國首創,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研製,70年代初正式用於生產。能在深泥水田作業,結構簡單、耗能少。但功率較小,作業時遇較大阻力時故障多。船式拖拉機能適應深泥腳水田的耕作需要,帶鐵輪下水田作業雖能解決驅動輪滑轉問題,但輪刺扎入水田的硬底層,有可能對硬底層造成一些破壞。在有些地區,由於地下水位高,土壤浸水期長,土質粘重不易脫水,硬底層破壞後很難恢復,因此泥腳有逐年加深的現象,妨礙拖拉機的繼續使用,當拖拉機帶高花紋輪胎時,此現象較輕。
結構組成
船式拖拉機的機型有8.8千瓦和3.7~4.5千瓦兩個等級,均採用單缸柴油機。船體有木結構和鋼板結構兩種。機器的大部分重量由船體承受,以降低下陷深度,減小滾動阻力,改善轉向性能。
在田間工作時的行走裝置多為鐵輪,直徑800毫米左右,輪刺高達200毫米,在機體下陷小的情況下能產生足夠的附著力。在陸地行駛時,兩個鐵輪換裝成6.00~16或6.50~16的氣胎輪,並加裝4.00~8氣胎前導輪或實心橡膠輪,有的採用分置的雙前輪結構。為了適應不同的土壤條件以取得最合理的驅動輪入土深度,船體和驅動輪之間垂直方向的相對位置可以調節,一般採用機械式調節機構或更換不同直徑的驅動輪。
傳動系統一般採用膠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相結合,有的還採用一級鏈傳動。檔數為6+2或3+1。用3+1檔的,還可通過調換皮帶輪直徑大小獲得較高的陸地行駛速度。為了改善行駛的直線性和轉向平穩,有些機型用摩擦式轉向離合器以代替牙嵌式轉向離合器。懸掛裝置多採用手動槓桿式提升機構或簡單液壓提升器。有些船式拖拉機是7.35~8.8千瓦手扶拖拉機的變型,因此同手扶拖拉機零部件的通用程度高,在水田作業時駕駛員可乘坐操作,船體能遮擋泥水飛濺,具備較好的工作條件。
性能特點
船式拖拉機由於在水田作業,滾動阻力較旱田大,同時滑轉率也較大(在淺泥腳水田為16%~19%,在深泥腳水田為23%~27%),因此牽引效率很低,大致在淺泥腳水田為45%,在深泥腳水田為37%,由於水田拖拉機採用具有葉片的鐵輪(葉輪),能獲得較大的附著力,因此船式拖拉機的發動機功率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不受限於附著力。船式拖拉機是用船體作支承的,它浮於水田土壤表層,利用驅動輪葉片插入爛泥中或深入到硬底層中,產生驅動力推動船體向前滑行。因此在設計船式拖拉機時,必須使“浮”與“沉”很好結合。“浮”是為了減少下陷,減少滾動阻力,“沉”是為了使輪子葉片沉陷到具有較強抗剪能力的土壤中獲得必要的驅動力。總結其性能特點如下所示:
(1)工作性能好,適合湖田和水田作業。機耕船採用船體支承,在泥腳深達300~500mm,比壓0.05~0.1kg/cm的湖田作業不沉陷,不打滑。同時,機耕船驅動輪的入土深度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在一般水田作業不會破壞硬底層。在這兩方面,機耕船都較好地克服了現有拖拉機存在的缺陷。
(2)運行平穩,轉向靈活。機耕船底部承壓面受力均勻,重心低,工作時不栽頭,運行平穩,過溝、越埂性能良好,田間轉移方便。機耕船轉彎半徑小,能原地轉向,耕作時不受田塊大小的限制,甚至在二、三分小塊田裡亦能進行穿梭式作業,充分顯示其機動靈活性。
(3)生產率高。機耕船採用船體輪式結構,在湖田和水田作業時附著力大,滾動阻力小,可獲較高的牽引效率。
(4)製造容易,維修方便。
整體設計要求
船體形狀設計
船體形狀對船式拖拉機的行駛阻力、轉向阻力、通過性能及船體的支承能力有較大的影響。為減少下陷和轉向阻力,船底一般都是平底,船體線形一般是按內河船舶體形設計,船體設計時要使整機的安裝和操作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堅固耐用,質量輕。
驅動輪布置
船式拖拉機驅動輪一般布置在船體中間偏後,這樣適應性強、轉向靈活、耕田留下的地頭短、倒順車性能良好。為提高船式拖拉機的使用性能,驅動輪軸設計成上下可調節的,可適應不同泥腳深度水田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調節機構常用螺桿式或扇齒鎖定銷式,調節量一般為90~120mm,左右輪獨立調節。這樣可使左右輪產生高度差,以消除因右輪走犁溝,兩邊附著不同而產生的偏牽引,使機組保持良好的直線行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