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時代、北極中心與世界大勢

《航空時代、北極中心與世界大勢》是雷海宗 林同濟所著作品,出自於《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航空時代、北極中心與世界大勢
  • 作者:雷海宗、林同濟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近年來一般人喜歡談原子能時代,原子能占有了人類想像力的全部循拜蜜地領域,使許多人忘記了有史以來一個重大的道理:就是交通路線與交通方法對於政治關係與文化形勢的決定性。今日誠然已進入原子能時代,但最少與此同樣重要的,是今日也是航空時代。飛機雖然已有四十四年的歷史,雖然在兩次大循洪雅戰中都是重要的作戰武器,雖然已成為平時的一婚精乎種重要交通工具,但人類的想像力對於飛機似乎仍然不能完全了解。為適合航空時代的現實,我們許多的日常觀念都須改變,否則我們在精神上只能說是十九世紀的遺民,不能算為名實相稱的二十世紀中期的人類。
第一,是交通觀念的革命,人類自有史以來,陸地上的交通要受高山、森林、沙漠、沼澤的阻礙。海上的交通阻礙較少,但一望無際的海洋本身就是使人望洋興嘆的一種困難。並且無論是水上行船或陸地行車,交通都不能脫離地面。但現在人類已能凌雲升空,過去地面上的一切阻礙都已不復存在,因為我們今日懂全乎是在太空的大氣中翱翔。過去交通限於地,現在交通是起於地而行於天,天地已成為一體。所以近來有人畫圖表示此種情形,先畫一個小圓形代表地球,外邊再畫一個大圓形,稱為天球、天洋或天空世界,就是飛機所遨遊自如的世界。人類今日已不再被困於平面的地面,而是名符其實的生存於立體的天地間。【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卷按發表時間順序對“戰國策派”主要代表人物雷海宗、林同濟的論著進行精選,對他們從各自專業出發撰寫的時評、政論和國際形勢評判文章進行收集並刊布,有些是1949年後首次公開發表。既有對中國歷史積澱、文化特性、官僚群體、政治文化的深刻分析,也有對西方文化的介紹與引入。他們以“文化形態史觀”為理論依據,認定當時世界處於類似先秦中國的“戰國”時代,認為中國文化並不會滅絕,反而有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繁榮;他們對二戰後世界格局頌熱榜的形成與演變做出了令人驚嘆的預判。本卷所選文章,對於全面認識“戰國策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質與深度,理解近代中國轉型年代知識群體思想意識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複雜糾纏的特性,對於持續推進“戰國策派”思潮的研究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雷海宗(1902-1962),字伯倫,河北永清人。1919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2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滲頁祝閥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歷史學系教授。編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文化形態史觀》、《中國通史選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邀拘志,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0-1951年間接受勞動改造。1952年,調入南開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編有《世界上古史講義》等。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12月在天津病逝。林同濟(1906-1980),筆名耕青、獨及、望滄等,福建福州人。1922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1934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政治學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後歷任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復旦大學教授。編著有《時代之波》、《文化形態史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誌,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48年後歷任復旦大學政治學系、外文系教授,主要從事莎士比亞戲劇研究。1980年11月在美國加州講學時病逝。編者簡介江沛,男,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曾任日本愛知大學、廣島大學和台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國民黨結構史論》(下冊)、《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毀滅的種子——國民政府時期意識形態管理研究》、《民國史紀事本末》(第3卷)等。劉忠良,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2012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