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天員輻射效應
- 外文名:Space radiation effect on astronauts
- 輻射源:地球輻射帶、GCR、SPE
- 涉及人群:航天員
- 危害:高能粒子輻射、高能電磁輻射
- 防護措施:太空飛行器艙壁和航天服等的禁止防護
宇宙間充滿了各種人眼難於察覺的高能粒子輻射。它們與地面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射線一樣具有致命的放射性,能夠穿透太空艙和航天服,引起航天員身體器官的物理損傷,對在軌航天員產生巨大威脅。危害高能粒子輻射主要是通過兩種機制引起人體細...
迄今,大多數載人太空飛行器的軌道高度較低,航天員接受的輻射劑量均未達到對人體損害的程度。對於長期高軌道飛行,宇宙輻射生理效應將是一個研究的課題。美國和蘇聯都制定了載人航天允許的輻射劑量標準。太空飛行器的艙壁和航天服對空間粒子輻射有一定的禁止作用。其他的防護措施是:服用預防輻射病的藥物,如胱氨酸、半光氨酸、...
對於空間站的航天員來說.由於需要在空間站長期駐留.會受到太陽宇宙射線、GCR、地球輻射帶等的高能帶電粒子帶來的輻射損傷。此外,對未來的深窄載人航天飛行而言,由於缺乏地球磁場的保護作用.且受輻射時間較長.輻射危害的可能性加大.必須解決輻射防護問題。空間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防護通常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措施。(1)...
空間輻射生物學效應與地面輻射生物學效應不同,一是空間輻射粒子能量更高、穿透力更強、局部沉積能量更多;二是空間輻射粒子種類繁多、能譜寬,而且還與其他空間環境因素,如微重力、高真空等協同作用,因此空間輻射效應更加複雜。研究方向 對於空間輻射效應,一方面可研究其不良影響,為保障航天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務...
航空航天醫學(Aerospace medicine )是研究人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飛行時,外界環境因素(低壓、缺氧、宇宙輻射等)及飛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及其防護措施的醫學學科。航空航天醫學發展史 1770年到19世紀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氣球載人、載動物的升空試驗。當時人們沒有認識高空...
我國航天醫學工作者針對航天醫學的特點,在航天中醫藥學的套用研究、實驗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針對航天環境(特別是微重力、輻射等)嚴重影響航天員的健康、安全和工作能力這一問題,我國利用當前生物醫學領域先進的研究思路和技術手段,建立了包括空間細胞培養體系、失重生理效應評價體系及微重力效應防護技術體系在...
空間輻射防護是指保護航天員在航天期間儘量少受空間輻射危害,使其所接受的空間輻射劑量保持在合理地且盡能低的水平所需採用的措施和方法。內容 載人航天空間輻射防護設計一般包括:制定航天員輻射劑量限值,載人太空飛行器的輻射防護設計,艙外活動航天服的輻射防護設計,載人太空飛行器艙內外環境以及航天員個人的輻射監測設計,...
空間輻射的防護與監測旨在保護航天員飛行期間的安全與健康。《載人航天的輻射防護與監測》首先介紹了空間輻射環境以及輻射防護的劑量學和生物學基礎,然後重點闡述了載人航天期間的空間電離輻射防護和監測,最後簡要討論了空間非電離輻射的人體效應和防護問題。這些內容將對我國相應學科的發展以及載人航天的輻射安全保障起到...
在空間輻射生物效應和空間輻射防護技術和禁止材料方面的研究,國內外也都在加強投入,並採用國際合作的方式進行。作用 空間輻射防護的目的是,採取一些實際可行的技術手段(措施),儘可能減少空間輻射對航天員的危害。理論上講,對空間輻射可以有5種防護(應對)措施,但在目前的條件下,只有前兩種可以實現。這5種措施是...
惡劣的空間環境可引發太空飛行器運行以及通信、導航、電力傳輸網的事故,危及航天員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社會經濟損失。如高層大氣對太空飛行器的阻尼作用,原子氧的剝蝕效應,空間熱電漿的充電效應,空間高能粒子的輻射效應,單粒子事件效應,磁場的磁力矩效應,流星體和空間碎片的撞擊效應,電磁輻射效應等,都對空間飛行器系統...
《航天員出艙活動醫學基礎》是2008年9月1日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偉芬。內容簡介 《航天員出艙活動醫學基礎》概要介紹了出艙活動的定義、目的和發展方向,分析了艙外環境因素和出艙活動特點,針對與出艙活動密切相關的減壓病、輻射效應、能量代謝、心血管、運動病和心理學等問題,論述了其發生機制、臨床...
2024年3月,載人航天工程版月曆公布,計畫於2024年4月下旬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迎接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4月28日,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乘組舉行交接儀式,移交中國空間站的鑰匙,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全部既定任務,乘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於...
《空間輻射環境工程》重點討論空間輻射環境工程,系統地從空間輻射環境與模型、空間輻射機理與效應、空間輻射與效應標準、空間輻射效應試驗方法、地面模擬試驗設備、飛行試驗、數值仿真、航天器抗輻射加固以及空間輻射生物工程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內容簡介 《空間輻射環境工程》對太空飛行器設計與研製、太空飛行器空間輻射環境效應、地面...
心理選拔方法包括心理調查和心理會談,個性心理、智力和認知以及心理運動能力的測試等。對於多人的乘員組,更應該特別重視航天員彼此之間的適應性及協調工作的能力。在航天過程中要遇到各種特殊環境因素,如超重、失重、低壓、缺氧、高低溫、振動、噪聲、輻射、隔絕等。在航天員的選拔過程中,要淘汰那些對這些特殊環境因素...
《空間輻射劑量分析與評價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李君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課題針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需要,重點研究空間輻射劑量分析及評價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內容包括建立空間輻射環境模型,建立符合中國航天員體徵的三維Voxel人體模型,以蒙特卡羅方法為核心建立空間輻射劑量模型,並發展...
高能帶電粒子流對太空飛行器的效應主要表現在3 個方面:(1)對太空飛行器的材料、電子器件、生物載 荷及航天員的輻射總劑量損傷效應;(2)對大規模 積體電路的微電子器件的單粒子效應,包括單粒子 翻轉、單粒子鎖定、單粒子燒毀、單粒子柵擊穿事 件等;(3)高能粒子的注入影響其他空間環境,如 使等離子層電子密度增加,對通...
2019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 士 ;12月,任蘇州大學醫學部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副院 長。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周光明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輻射的健康風險評價與防護;腫瘤放療新技術相關套用基礎研究;粒子輻射的生物效應及其機理研究;非編碼RNA的功能研 究等。平台建設 周光明先後組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
空間輻射生物效應主要有急性效應和後效應。其中重點關注後效應,主要包括: 致癌風險、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白內障、心血管和消化系統疾病等。國際上規定: 航天員職業生涯中,輻射累計致癌風險不得超過3%。長期在軌駐留的主要健康風險 長期在軌飛行,航天員始終處於失重、狹小密閉環境,工作繁重、生活簡單重複,晝夜節律改變,...
以太空飛行器、航天員安全為核心的空間環境效應主要包括輻射劑量效應、太空飛行器表面及深層充放電效應、各種原因誘發的艙內瞬態電磁脈衝干擾效應、器件的單粒子效應、空間原子氧的剝蝕效應、太空飛行器氣體污染效應、空間碎片的碰撞效應和沙蝕效應等。以影響通信、導航定位等的電離層效應,包括電離層的閃爍、法拉第旋轉、信號相位和...
增強效應 如狹小環境所造成的活動減少,可以使橫加速度耐力明顯降低。屬於此類的尚有缺氧和體力負荷,缺氧和寒冷,高氧和電離輻射,失重和電離輻射,加速度和高溫,全身振動和高溫,減壓和體力負荷等。抵消效應 如長期航天由於活動減少可以使航天員心血管系統調節機能降低,但增強航天員的體力鍛鍊可以減輕心血管機能失調...
質子事件期間,洶湧而來的太陽高能粒子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單粒子效應和輻射損傷效應。威脅太空中的航天員 與在軌衛星一樣,在軌航天員同樣受到太陽質子事件的巨大威脅,太陽質子事件產生的高能粒子流與地面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射線一樣具有致命的放射性,它們能夠穿透航天服和太空艙,引起航天員身體器官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