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船拳

舟山船拳

舟山船拳是根據漁船船艙面積和船隻行駛特點,融合吳越船拳特點而創造的一種地方傳統拳術。發源於吳越春秋,形成於明清,也是明清時期時期浙江省舟山漁區幫會組織之一“洪幫”特有的拳種。船拳極具海島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且對強身、護體和全民健身運動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山船拳
  • 依據:漁船船艙面積和船隻行駛特點
  • 發源地:浙江省舟山市
  • 用途:強身、護體、禦敵的功能
起源,發展,

起源

舟山船拳的發源地位於浙江省舟山市。
舟山船拳在中華武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普陀是舟山船拳主要發源地之一。明朝中期,倭寇經常侵犯我國東南沿海,舟山沿海成了抗倭鬥爭第一線。明朝將領戚繼光領軍抗倭,在水戰中,將士們用具有南拳風格的船拳與倭寇搏擊,取得了重大勝利。於是這種具有強身、護體、禦敵功能的船拳很快在普陀漁民中傳播。明清時期,普陀漁民在抗倭、抗盜鬥爭中使用看家本領“船拳”,使敵寇聞風喪膽。
解放後太平盛世,漁民漸漸淡化習練船拳繼而逐步失傳。1984年,舟山武術界人士在全國武術普查中得知舟山歷史上曾有過神奇的船拳,便通過老漁民的回憶,又在普陀武術界前輩章國梁老先生幫助下,經過反覆挖掘整理,使這一失傳半個世紀的古老拳種重新煥發青春。2004年至2005年, 在浙江省第二屆第三屆國際傳統武術大會上,普陀程先勇代表舟山組先後二次奪得男子組一等獎。舟山船拳女子組的朱萍等8名女將也在這次大會上為舟山贏得集體第一名。2005年2006年朱萍又在首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中榮獲舟山船拳第一名。

發展

舟山船拳兼收各派之長自成一脈,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獨特風格。具有體用兼備、內外兼修、短兵相接、剛勁有力、神形合一,步勢穩健、躲閃靈活特點。進攻時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禦時以手為主,似開似閉,以身為軸,原地轉動。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運動,步法極重馬步,以求操拳時穩健,經得起風浪顛簸。腿部是發力的重點,故十分重視轉腰、甩腰、下腰的動作。船拳十分重視馬步轉弓步,弓步轉馬步的動作,以體現進則帶攻,攻則帶躲閃的特點。
為使舟山船拳發揚光大,普陀區體育中心特邀朱萍、程先勇為船拳教練,並定期舉辦船拳培訓班。朱萍教練己培訓船拳習練者100多人,程先勇還利用體育教師身份,嘗試把船拳作為學生的體育教學課程,已訓練了200 多名學生習練船拳,使船拳後繼有人。
由於船拳有強身、護體、禦敵的功能,很快傳入舟山,深受漁民青睞。最盛時期,幾乎個個漁民都練上一套。傳說明、清時舟山漁民在抗倭、抗盜鬥爭中大出風頭,一些吃過苦頭的倭寇、海盜還戰戰兢兢地稱之為“神拳”。民國初年,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都辦起國術館,漁民為健身防體趕往國術館習武者頗多。學得國術精髓者便將國術中一些拳術,根據漁船艙面面積和船隻行駛特點,融化吳越船拳特點,創造了舟山的神拳——船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