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島螺門村

舟山島螺門村位於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島東北角,背山面海,沈螺公路與329國道相連線,水運可達沿海各港口。。螺門村人姓雜,姓氏有79個之多。其中最多的是張姓,計872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8%。以下依次是徐、翁、史、孫、陳。據傳最早落腳螺門的是一位姓謝的台州人,距今300餘年,現尚存謝家井遺址。後鎮海張姓遷入,人丁興旺,形成大族,擁有較多山坡地,今尚有以張姓名山的張家山。後有各姓漁民為逃荒或投奔而至此。螺門村面臨舟山漁場盛產大黃魚的岱衢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舟山島螺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舟山市
  • 地理位置: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島東北角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4593人
基本簡介,漁業發展,村莊榮譽,村莊狀況,福利事業,

基本簡介

舟山島螺門村位於舟山本島東北部,背山面海,陸域面積1.2平方公里,距鎮人民政府3.5公里,是一個常年以海洋捕撈為主的純漁業村。全村總人口4593人, 1.890戶。村現有五個黨支部,有黨員113名。2006年普陀全區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585元,比2005年增長15.5%。漁村、農村勞動力中從事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了63.5%。
螺門村螺門國小螺門村螺門國小
村下屬企業螺門漁業公司,有作業船隻124艘,總噸位15091噸,總馬力34145匹,以對網、帆漲網、拖蝦、單拖作業為主。漁業設施齊全,螺門漁港屬省二級漁港,擁有1000噸級框架式碼頭和漁用碼頭各一座,2000噸級水產冷凍廠一家,1600噸油庫一座,船排式船舶修造廠一家,漁網加工廠一家,占地面積 20畝文化漁家廣場一座,450坐電影院一座,圖書 3000冊。
全村有固定資產800多萬元,2003年漁業總產值1.03億元,漁民人均收入7200元。

漁業發展

螺門村面臨舟山漁場盛產大黃魚的岱衢洋。村民世代捕魚為業,摸透了周圍漁場的魚發規律,獨創並不斷改進完善螺門碇子漲大捕作業,還能遠涉大戢洋面拋碇張魚,其先進的網具和裝操作技術,至今仍屬我國海洋漁業先進之列。1949年後吸收外地對船作業技術,多數對船產量年年超萬擔。近年,螺門漁輪追捕魚群直至韓國濟州島南洋面。螺門從1950年後,一直以優異的生產成績成為剩洋漁業的一面旗幟,受中央、地方和部門領導的重視。劉少奇、張勁夫(當時財政部長)、何康(農業部長)、薛駒(原省委書記、省長)、李澤民(省委書記)等各級領導,都曾親臨視察指導。全國各省、市、縣經常至螺門考察取經。
1956年,螺門村組成高級社不久,舟山漁場第一對機帆船試捕成功,突破了千百年來中國漁民只用木帆船捕魚的歷史,開創出一條可以跨越近海進入外海捕撈的道路。翁阿炳、趙永再、趙永夫、史悠輝等黨員骨幹、高產老大,為螺門漁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1956年,趙永再被評為浙江省漁業勞動模範。趙永夫50年代初曾被評為全國青年積極分子。
60年代,螺門村民為改變吃大鍋飯的局面,首先推行三包二獎生產責任制。文化大革命中,被誣為修正主義三自一包的產物。但螺門的幹部民眾認定:只要漁民有積極性,對生產有利,就應堅持。為避諱,把包字改為定字,實行三定兩獎分配製度,並長期不變,使得人心安定,生產穩步發展。
1979年,螺門集捕、養、加,產、供、銷於一體,辦起了全國第一家漁工商聯合企業,進而在集體積累成倍擴大、社員收入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籌建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集體所有制的漁業公司--舟山第三海洋漁業公司。不久又由原螺門人民公社捕撈隊為基礎,劈山填海11.2萬平方米,組建集體所有制漁業公司--螺門海洋漁業公司。
1986年,在近海資源嚴重衰退面前,黨和政府動員支持漁區造大船,闖線外,開闢外海漁場,螺門村積極回響,並建造舟山地區第一條加大型機帆船和第一對民眾漁業鋼質漁輪,在禁漁線(東經125度)外一舉試捕成功,鼓舞了舟山市漁民向外海大洋進軍的信心和決心。
螺門幹部和民眾深深懂得漁業生產成本高、耗資多、風險大,必須依靠集體協作、團結互助的特性,幾十年如一日地擋住了歷次政治運動或左或右的思想干擾,尤其是頂住了分船生產風,堅持集體漁業雷打不散,堅持集體積累只增不分。同時堅持和不斷完善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等制度。這些做法螺門人稱為所有制越搞越鞏固,責任制越搞越細,生產積極性越來越高。這也是社會主義螺門漁業興旺發達、長盛不衰的一條重要路徑。
螺門海洋漁業公司集合全村的人、財、物力,實現捕撈、加工、儲運、銷售一條龍,生產、維修、配套、服務一體化,建設成擁有固定資產(淨值)5500萬元,年總產值6100萬元的大型民眾性水產企業。公司下屬的捕撈大隊擁有生產船隻百餘條,其中有可去外海捕撈的294千瓦功率鋼質漁輪4艘,可跨出禁漁線外作業的大型機帆船70艘,線內生產船26艘,年捕海水產品14000噸的船隊。下屬的船舶機械修造廠,建有1處可同時修理大型漁船30艘的船塢和船場;機械加工維修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還建有漁網繩索加工廠、水泥預製廠、採石場,以及千噸級冷庫、千噸級碼頭和1200噸級油庫各1座。自己生產的冰鮮、凍魚和小包裝水產品由公司直接銷往北京和許多大中城市。並外銷到日本、韓國、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全村形成了一座捕撈、加工、銷售、維修等配套設施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海洋漁業基地。
螺門漁村由於長期堅持集體經營,所有制變動少,政策合理,使生產持續發展,1987~1991年,勞均分配連續5年超萬元。1992年度,雖因漁業成本大幅度上升,導致經濟效益比1991年度下降30%以上,但仍獲得2106.5萬元經營利潤,勞均分配8157.44元。

村莊榮譽

為表彰螺門村的業績,1979年,農業部授予全國先進集體稱號,國務院通令嘉獎,又連年獲浙江省特級信用企業、舟山市水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和普陀區優勝漁業公司、普陀區重契約守信用單位等稱號。漁業公司經理史悠輝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民企業家稱號。

村莊狀況

現在的螺門村漁民,住的是新樓房,走的是水泥路,穿的是時興服裝,吃的是上等米麵,大彩電、錄像機等高檔家具家家戶戶皆有,多數戶有3~5萬存款。由於生活水準高,在80年代初,漁農村電視機尚處稀少時期,螺門成了舟山市最早實現電視村的漁村之一。螺門的住房水平尤其突出,自1981年以來,新建住房累計達到了1148戶,占全村64%,建成二層樓以上的樓房2461幢,新增住房面積16.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0平方米。

福利事業

文教體衛福利事業也發展很快。村上擁有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有線廣播入戶率100%;衛星傳送有線電視已開始設定,可收視中央、上海浙江舟山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10家電視台節目;擁有4000冊藏書的圖書館,可供漁民常年借閱;設有卡拉OK歌舞廳的文化中心,吸引了過去只能以打撲克、搓麻將消遣時光的漁民;計畫生育率達100%。村醫院配有X光機、心電圖機等高級醫療儀器。螺門還是浙江省冠心病、高血壓病的普查與防治聯繫點之一。體育運動活躍,近年建立的螺門村老年人體育協會,擁有會員500餘名,1992年在普陀區鄉鎮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並在普陀各漁區中最早實行漁民退休勞保金制度,退休漁民每月人均退休金75元。
舟山島螺門村“星光老年之家”舟山島螺門村“星光老年之家”
螺門村人通過自己的艱辛勞動,經濟獲得巨大發展,全村呈現一派現代化漁村新貌,村民已過上小康生活。但螺門並不滿足現狀,決心在3~5年內,投資4500萬元,新建15對183千瓦和4對441千瓦功率鋼質漁輪;投資300萬元興建魚片車間和濕法魚粉生產線;投資200萬元增建船塢等,以擴大捕、養、加、漁工商一體化經營規模,向實現億元村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