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敵國

舟中敵國,成語,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中敵國
  • 外文名:The enemy state in the boat
  • 注音:zhōu zhōng di guo
  •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與人之間
  • 結構:偏正式
  • 近義詞眾叛親離 
基本信息,成語出處,典源,譯文,成語故事,成語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舟中敵國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相近詞】眾叛親離

成語出處

典源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
東觀漢記校注》卷十〈吳漢傳〉
吳漢漢性忠厚,篤於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攻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譯文

魏文侯死後,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從前三苗氏左臨洞庭湖,右瀕彭蠡澤,因為它不修德行,不講信義,所以夏禹能滅掉它。夏桀的領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坂在它的北面。因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殷紂的領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穩固在於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成語故事

吳起為魏國守西河。
有一次,魏武侯和吳起坐船順西河而下,看著兩岸壯觀的景色,武侯對吳起說:“好啊!江山如此險固,真是我們魏國的福氣!”
吳起說:“福氣是由於道德高尚,而不是由於江山的險固。從前三苗部落住的地方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湖,不修德義,被大禹消滅了。夏朝的桀住的地方,左邊有河濟,右邊有泰華,南面有伊闕,北面有羊腸,不修仁政,被湯流放。
商朝的紂住在孟山的左邊,太行山的右邊,常山的北面,黃河的南面,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殺了。因此,高尚的道德比險固的江山更重要。如果君王不修德,同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了敵人。”武侯說:“說得好!”

成語示例

1、勢苟安則異類同心也,勢苟危則舟中敵國也。 ★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
2、實施暴政的君王會舟中敵國,必將走向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